“難道就此退軍嗎?”
李不甘的說道。
李這句話說出大傢伙的心裡話,難道咱們跟著你李儒給太師復仇,僅僅是要給太師復仇嗎?如果真的如此,派一刺客刺殺王允不行嗎?何必冒著被滅族的風險造反?
李儒自然明白諸將的意思,當下道:“這是某來說。”
李儒排眾而出,對城上喊道:“陛下可在,尚書令臣儒見過陛下。”
李儒身為尚書令,又是董卓的代言人,當然隨時都能見到劉協,且時常監督劉協的學業,有時候更親身上陣為劉協上課。
劉協聽到李儒的聲音,顫顫巍巍又出現在城門處朝下道:“李卿嗎?王允已死,為何爾等久圍宮城不退?”
李儒大聲道:“陛下,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明君之道也!如今諸將冒死討伐王允逆賊,為太師正名,豈非無功?有功當賞也!”
小皇帝道:“卿為尚書令,一切卿擬好奏章讓朕批閱即可。”
“喏,多謝陛下。”
李儒當先行拜大禮。
李見李儒重新掌握朝廷大權,心有些不甘的跪下,李一跪下,郭汜等人嘩嘩跪下一片:“多謝陛下賞賜。”
第二十四章張楊之死
李儒再度掌握長安朝廷大權,一邊加封李等人為將軍、封侯並賞賜財物,一邊拉攏關西士族,還不忘給劉備下一道旨意,封其為前將軍、幷州牧、督河北軍事。
然而對大部分將士來說,李儒發現府庫並沒有那麼財貨,這讓李儒不禁暗罵王允敗家。
將領名利雙收,將士們拼死拼活一無所有,這就造成軍士們自行劫掠財貨,一時間弄得長安城內外民不聊生,豪門大族怨聲載道。
不過也有一樣好處,就是許多豪門大族為了避免被西涼軍禍害,紛紛派遣旁支族子出仕,最有名的就是被弘農關禁閉的楊定再次出山。
楊定字整修,弘農楊家流落在外的庶子,後跟著董卓興起,又被迎回弘農楊家,在西涼地區素有仁名,董卓死後被弘農楊家庇護,美其名關禁閉糊弄王允。
李儒又帶軍殺回來,弘農楊家更是關西士族的旗向標,同樣因產業最多被禍害最恨,無奈邊把楊定放出來。
楊定的出仕,無疑讓越發危險的長安局勢稍稍平穩,西涼軍新老勢力的矛盾緩和下來。
胡軫資歷高、名望重然兵權小,李等兵權在握,自然不甘在胡軫之下,而楊定一出來,李蒙、王方等人立刻搖擺不定,使得李等人的奪權緩慢下來。
關西士族大量充斥在長安朝廷內,一是李儒比董卓更好說話,最起碼李儒是儒士,他的志向也是想中興漢室,而董卓就是禍害,不僅大加殺戮而且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二則是劉備的功勞,劉備大軍分三路進入弘農、馮翊、扶風,雖然陸城軍軍紀嚴明,可總有些人妄想阻擋大勢,卻被陸城軍的鐵甲洪流給衝散。
劉備、關羽、趙雲三部推進的速度太快,快到袁術都跟不上節奏,開始命張勳攻擊武關迎合王允政權時長安被李攻破。
張勳欲退軍時呂布率殘部殺到,結果將武關內的段煨殺得潰不成軍,如果張勳能趁機攻關,武關已在袁術手中。
張勳把呂布帶來的訊息送到袁術手中時劉備的大軍以全據渭水以北、華山以東的廣大區域。
李等西涼叛軍都龜縮在長安附近的窄狹區域,近十萬西涼鐵騎,哪怕精銳不在,依然不容小覷,袁術急令張勳退回丹析地區。
李儒一邊假傳聖旨命劉備回河東,一邊派使者對馬騰、韓遂等封官加爵,誘以重利使之與陸城軍開戰,一邊命袁紹為幽冀都督,王匡為河內太守,以期挑起袁紹與劉備之間的戰爭。
劉備佔中山、常山兩郡,此兩郡都是膏腴之地,非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