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秉承的都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一個理念,所以說大部分譚家菜的傳人都是父傳子子傳孫,外姓的人是沒有資格學藝。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廚師世家,一家三口世世代代的,給達官顯貴做譚家菜,久而久之便積攢了一些人脈,所以說家境優沃的一些譚家菜傳人也就是那些名廚們是看不上孫二爺的。
至於說那些看得上孫二爺的都是半路出家的貨色,這些半路出家的貨色沒有家族傳承,絕大多數廚藝都是偷師學來的,對於譚家菜的一些關鍵菜系的做法掌握的都不是多有火候,所以說只能在一些蒼蠅攤子和路邊的飯館子裡面謀個差事。
孫二爺的嘴多刁呀,自然是看不上這些半瓢水,可真正會做譚家菜的人又看不上孫二爺這一個卑賤的車伕出身,人家大部分都是出行於達官顯貴的門庭當中,這個年歲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誰要是給一個拉黃包車的人做廚子,在廚師界這個行當裡說出去都是丟人的,一個非要吃正宗的譚家菜,不僅正宗並且口味上還十分挑剔,而另一方面呢,做得出這種譚家菜卻又瞧不上僱傭的人,這邊導致陷入了一個僵局狀態。
打破這個僵持狀態的人是何大清,譚家菜的叛逆之徒,何大清最開始是關外的一個農戶子弟,後來關外淪陷之後,何大清拖家帶口的來到了京城裡面謀個差事,後來時運不濟,妻子兒女都被一發炮彈轟上了天。
何大清便淪落到了在京城沿街乞討的地步,要飯要飯,要著要著就到豐澤園做了夥計,就是幫豐澤園那些名廚們打荷的小廝。
那個時候掌握著一點廚藝的人,對於何大清這樣的都是備加防範,哪怕是做菜配個調料,都要防備的人,,所以導致許多在豐澤園打荷的夥計,愣是學不到一點廚藝。
不過何大清這個人外表忠厚,實則上心裡面狡猾的很,逢人就說自己暈血,壓根做不了廚子這個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