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已經有好幾萬,而張超還打算擴產,到時估計更多。

一天上萬籠,還基本上得集中在凌晨趕早,五十來戶人家,一家得蒸幾百籠,根本是來不及的。就算一個灶三口鍋全蒸上,也不夠。

張超拿炭條在一塊乾淨木板上把這條很有用的發言記下。

“七娘剛才說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原先我們蒸饃都是在各家蒸。這樣做是一來節省了建灶的開支,二來也給村民們也有機會參與進來分享一些紅利。但是現在,咱們規模擴大了,再用這套,就無法適應現在的生產需求了。”

“那怎麼辦呢?”屋裡好幾個人道。

現在張家的麵食生意,不僅是張家的生意,全村人都在參與,都能分享紅利,因此大家對於張超要提產擴能都很贊成,張家生意越好,他們也能沾更多光。

“大家不用擔心,我是這樣考慮的,咱們可以建幾個棚,在棚裡打灶,建幾個專門蒸餅的蒸棚。”

建一個這樣的棚還是畢竟簡單的,畢竟不是挖窯洞蓋房屋,只要弄些樹立幾個柱子,然後上面搭個屋頂,直接蓋些茅草就行。甚至連牆都可以暫時不要,畢竟又不住人。

這樣一個簡易的棚子,成本不高,而且蓋起來也快。

村裡這樣的空曠地方不少,直接建一排棚子,然後在裡面壘起一排排的蒸灶,再時別說一天蒸個幾千籠,就是再多蒸一些都肯定來的及。

壘上一百個灶,架上兩三百口鍋,只要火力大些,一口鍋一次能蒸上十籠。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再是家庭手工式小作坊了,而是有了集中生產,更便於管理。等以後有錢了,還可以把這些簡易的棚子搭起木板牆,甚至將來挖長排窯洞,弄個大院子,搞一個大廠房。

搭一個簡單棚子,壘許多蒸灶,這確實是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搭棚子要不了多少錢,直接到溝坡上去砍樹,割茅草回來,村裡人自己就能搭起來。打灶也方便,張家班現在都有十幾個施工組了,叫他們回來,趕兩天,有村民們幫忙就行了。

“這個法子要得,我看行。”村正現在也成了張氏集團的一個高管了,他平時在村裡本來就德高望眾,有他幫忙管理,張超也能省很多事。

“那這個就決定下來了,在村後頭搭一排茅草棚子,壘一百個灶。”

張超把這條會議決定記錄了下來。

雖說這產業是張家的,可畢竟人多力量大,群策群力,總勝過自己一人。

“咱們以後分為幾個班,不同的產品為不同的班,班內再分組。比如說我們原來做饃的,以後就是專門的黃饃饃生產班,和做其它的不搭界混了。以前我們做黃饃饃也分了好些個組,有碾米磨面篩選啊,有和麵揉麵做豆沙棗泥,有做饃蒸饃等。我們以後也還是這樣,一個班下,分成數個組。”

“每個班我加設一個班頭,一個組加一個組長。組長每月更一斗粟米工錢,班頭每月加三鬥粟米。班頭組長負責管理班組,同時負責檢驗產品質量。”

攤子做大了,管理就成為最重要的重中之重,沒有成套的管理體系,那就是一團散沙,不但會造成生產混亂,還會有材料浪費成本增加,次品率增多等問題。張家做的是吃的東西,這方面越加得小心注意。

根本產能需求,各個班的人數加以調整,各個崗位上合理安排人手,並配以班頭組長做為監督和管理。

黃饃饃班、白麵饅頭班、肉包子班。。。。

一個個的班設立,同時各班內一個個生產組也設立起來。

但張超最後又把蒸房這塊單獨出來,和銷售一樣,是不再細分的。

做好的饃饃饅頭包子窩窩等經過檢驗登記後,統一送入蒸房,由蒸房隊負責,蒸好後分別撿裝,再經檢查登記後送到銷售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