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軍的北面,是薛延陀可汗夷男率領的鐵勒諸部,以及室韋、、、奚、契丹諸部聯軍。
三十萬聯軍,號稱五十萬。
無數的兵馬,幾乎把整個草原都塞滿,看不到邊際。
蘇定方頂盔貫甲,帥旗之下,他神情激昂。指揮如此龐大的軍力,要與如此龐大的敵人決戰,若不是張超、李靖、李績都不能來,是輪不到他的。哪怕是屈突通、劉弘基等也比他有資歷的多。
“陛下給王玄策許諾,攻下坦尼沙就封他為坦尼沙郡王。你們說,我一會擊敗如此敵軍,朝廷要封我什麼才夠?”
蘇定方放棄守張家口、大同,甚至放棄守張北城,跑到這一望無際的壩上草原來,就是要逼夷男決戰。
他要讓夷男以為有機可乘。
不過,就算放棄城池,在草原決戰,夷男也休想得勝。
今天,是夷男的死期,也是他蘇烈揚威天下的日子。
風嘯嘯,馬嘶鳴。
兩軍對壘,卻誰也沒有馬上發起進攻。
“要不,我們先進攻?”一名參謀問。
蘇定方搖頭。
“不用著急,鐵勒人肯定會更沉不住氣。”
對方基本上都是騎兵,如果騎馬就算的話。他們擁有更強的機動性,所以進攻的**更強。
不過蘇定方並不認為他們都是騎兵,騎了馬就算騎兵的話,他他身後的八萬步兵,也一樣能算騎兵。因為這些步兵,都是騎馬步兵。
可大唐有把他們算成是騎兵嗎?
沒有。
大唐的兵種劃分的可是很嚴格的,騎兵不僅是騎馬的兵,而且還是受過嚴格訓練,騎兵受過嚴格訓練,戰馬也一樣受過嚴格訓練,並且他們的裝備精良,每騎擁有三匹戰馬,騎兵們有騎弓、騎槍、騎刀,甚至不有騎槍三眼銃。他們還有騎兵鎧甲,有騎兵盾牌。
騎兵分為重灌騎兵和輕裝騎兵。重灌騎兵裡又有具裝甲騎的人馬俱著甲的騎兵,也有隻裝有頭盔和胸甲的胸甲重騎兵。
輕騎兵裡,又分有好幾種。
其中以馬刀為主要武器,擅長速度突擊敵人防線的,是號為驃騎兵的輕騎兵。
而以騎弓為主要武器,擅長的是騎射的是遊騎兵。
而以長矛和火槍為主要武器,裝備為索子甲的騎兵,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步兵方陣,因為他們的長矛是九尺長矛,並配有火器和手雷,且裝備鐵甲,對步兵方陣有不錯的攻擊能力。
這種輕騎兵,則被稱為槍騎兵。
驃騎兵、遊騎兵、槍騎兵,三種輕騎兵,分別擅長是突擊、騎射、和破陣。
當然,真正破陣能力強的,還是重灌騎兵。
具裝甲騎是最強大的重騎兵,被稱為是龍騎兵,而裝備胸板甲的重騎兵,號稱鐵騎兵。
光一個騎兵,大唐就有輕重兩種五個類別。
隨便一個騎兵的裝備,都能讓鐵勒人流口水不止。
哪怕是唐軍的步兵,也不是不能對抗騎兵的。
這些步兵,也有輕重步兵之分,有刀盾步兵,有長矛步兵,有弓弩步兵,也有火槍步兵。甚至還有特別的炮兵。
蘇定方確實放棄了堅城要塞,主動跑來無險可守的草原上決戰。
但這十幾萬的皇帝近衛軍,就是一座移動的要塞堡壘。
他甚至都不需要車兵,不需要用戰車在草原上組成車陣保護。
因為他根本不需要,這些步騎組成的大陣,根本不懼草原騎兵。
對面。
真珠可汗夷男放下手裡的千里鏡,眉頭緊鎖。
左看右看,這唐人的軍陣擺的是無懈可擊。
尤其是陽光之下,那唐人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