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廟也沒有。
一個年輕人憤怒了。
他抽出自己的扁擔就往城門衝去。
一支箭從城頭射下。
那個憤怒的身影踉蹌了幾下,一頭栽倒在了泥水裡。
本來也想跟著上前的百姓,這下震住了。
他們心裡憤怒,可沒人敢不要命。
“把吊橋升起吧。”程名振扭頭離去,這一幕讓人心中難受。
許許多多趕到的難民都被拒之城外,甚至城裡早先湧進來的難民,也被一遍遍的核查身份,若是沒有五個鄉鄰做保,就要被趕出城去。
留下來的,也被送進了一個個安置營裡,不得出營。
風雨裡,百姓的咒罵聲不斷。
間夾著孩童的哭喊之聲。
漫長的一夜。
天亮。
風大起。
雨稍減。
長江北岸,許多百姓驚訝的看到,無數船隻揚著風帆,彙集一起,首尾相接,不計其數,正往北來。
藍色的蛟龍旗。
“是南軍。”
“南軍水師來了。”
看到這些戰艦,那些百姓沒有人驚慌,他們甚至感到高興,那是希望的曙光。
有人跳起來向著艦隊揮手,高呼著仁慈的太子。
艦隊駛入寬闊的運河。
向著揚州城而去。
艦隊後方,不時有船離開艦隊,他們登上北岸,開始從船上卸下一袋袋的米和炭,然後開始搭帳篷,煮粥。
“大家都排好隊,糧食很多,每個人都有份。”
“我們是監國太子麾下的海軍士兵,是來救援江北的災民百姓的。”
“大家先排隊,飯還要一會好,青壯者可以過來幫忙搭帳篷,青壯婦人也可以過來幫忙燒水煮粥生火!”
災民們在迅速的彙集過來。
但他們沒有人上來爭搶。
“我就知道,朝廷不會忘記我們這些受災百姓的,肯定會救災的。”一個老農看著那一袋袋從船上搬下的米,高興的流眼淚。
“爹,這不是漢京朝廷送來的米,這是南邊監國太子送來的。漢京的那皇帝才不會管我們死活了,只有太子和趙王才是最仁義的。”有個年輕人大聲說道。
許多人都點頭。
是啊,這是南軍。
從長江到揚州,不過數十里。
張超的艦隊不停的分出船隻,趕往運河兩岸救災。給百姓們施繼,給他們建立安置營地,搭建帳篷,送煤。維持秩序,派醫生給大家診治。
這送溫暖的行為,贏得無數百姓的叫好。
臨近中午。
張超的艦隊到達揚州城下。
他沒有馬上攻城,而是讓跟隨在後面的輔兵,先忙著安置難民。
程名振和楊弘禮早就登上了城頭。
揚州城警鐘大作。
三萬士兵都已經待命。
城裡凡每戶抽兩丁助守。若家中男丁不足,就派中男。若中男也不足,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也要上城。老人也沒,那就青壯婦人上城。
“張超的旗幟!”
程名振感嘆著道,當年平劉黑闥之戰時,他第一次見張超。那時,張超以白丁之身進入州城策反成功,開啟了州城,助唐軍殺了劉黑闥。他見到張超時,是在秦王的慶功宴上。
那時的張超,還只是個很稚嫩的年輕人。
十六年過去,這個人已經威名震天下。
攪動天下風雲了。
“數百條戰艦,估計得有五萬人。”
楊弘禮面色也很不好。
大水讓他們成了孤城一座,現在淮南其它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