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功臣,當然得賞。
“晉張超為武安縣開國公,加張文遠真食封二百戶,通前共五百戶真食邑,每戶皆給七丁上限,晉上柱國,加光祿大夫!”
“張超的奏摺怎麼還沒有到?”李淵看過了唐儉的奏報,看過了羅藝的奏報,但他現在最想看的還是張超親自上的奏報。他非常想知道,張超這一路上是如何率領七千騎就一路南下,最後還聯絡上了白狼等三小國,最後把冶利部打的分崩離兮的。
今年的日子有些苦,又是突厥入侵又是江淮叛亂,還有吐谷渾趁火打劫,梁師都等不肯臣服,老大老二還內鬥的厲害。
如今連宮裡的女人們都參合進去了,一天到晚,就沒有個清靜舒坦的時候。
現在就全指望著張超打吐谷渾人的事情舒坦一下了。
“估計張文遠還未班師。”
“你們說如今隴西事了,朕是否應當把張文遠調回京來?畢竟他是一文官,還是朕的翰林學士,讓他常駐邊關,未免不是優待功臣之法。”
封德彝問皇帝,“陛下欲召張文遠回京,是欲讓其回東宮嗎?”
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誰都知道太子容不得張文遠,上次還要彈劾張文遠呢。結果惹得皇帝當眾說出了要換儲的話,這更讓太子容不得張文遠了。
張文遠身上還有個太子賓客之職,若回京,這要是去東宮,豈不是很尷尬。
李淵撫著須,有些無奈。
“朕觀文遠,允文允武,尤其是眼光長遠,看問題很透徹,你們看,讓文遠入中書或者門下做個侍郎如何?”
侍郎是門下和中書省的次官,在唐代,從中央到地方,各個衙門裡的官員,都分為四等。由上至下為長官、通判、判官、主典。
這四等官制下,長官就是負主管責任的首長,通判則是負分管責任的副長官,判官是負主辦責任,主典就是負責對檢請之責。
就比如朝廷的中書省,中書令是長官,中書侍郎是分管的負長官,而中書舍人,是判官,負責主辦責任。
中書省做為三省之一,他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負責詔書起草和參議章表。
這其實就是個發紅標頭檔案的地方,若跟米國比,類似於立法機構了。
尚書令雖是主官,但在實際的工作中,負責詔書起草和參議章表工作的卻是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六人,分別對應尚書省的六部。他們起草詔書和參議表章,基本上也是按尚書省六部的工作性質劃分的。
中書令和中書侍郎,負責的是對判事的中書舍人的工作進行審查。
中書省的主要工作,其實是由中書舍人在做,而中書省由副長官中書侍郎在管。
不管是中書的中書侍郎,還是門下省的黃門侍郎其實都相當重要,當上侍郎,下一步就是拜相了。
幾個宰相和那些尚書們,都想不到皇帝要把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提拔入三省中,還是侍郎。
“陛下,張文遠在隴右不過半年有餘,已經將隴右治理的井井有條,功績著著,升官晉爵都是應當,然而現在隴右還需要張文遠鎮守。”
秦王府。
李世民這段時間很低調,其實他想高調也高調不起來。
皇帝上次說了一嘴要換儲,然後對他越發的雪藏了。他現在是天策上將、尚書令、京畿道大都督、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一個個的職位都是頂級,可其實皇帝卻根本不叫他參與國事,除了天策府,其它各衙,他都插不進手。不論是尚書省還是雍州牧,他都只是掛名而已。
皇帝議事,根本不召他。
如今他也搬出了皇宮,皇帝無詔,他都見不到皇帝的面。而皇帝此前讓他們把軍隊交出,解散左右護軍府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