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漕糧,一年也要運上好幾個月,可一般也不過運個幾百萬石糧而已,還是在中原內河裡運糧呢。
從南洋萬里之遙運糧北上,那可艱難的多了。糧船也只能跑上一趟,不可能有太多的船,因此其實就算南洋有糧食,也運不了太多過來。
不過本著能解決一點是一點的想法,李超還是決定造船買糧。船在南洋造好,運糧過來,然後在這邊準備絲綢茶葉瓷器這些,等幾個月到了冬季信風起,就能帶著貨物南下了。
“可運工匠去南洋,朝廷未必會肯啊。”李靖說道。
對於人口,朝廷向來是控制很嚴格的,而對於工匠的控制,更嚴格。南洋雖然有個越南州,但那畢竟不是中原本土。朝廷豈會同意把人運去那麼遙遠的地方?況且,有多少工匠真願意離開故土去海外?
這是一個事實,但李超覺得能說明李世民。現在特別時期,送些工匠南下造船,大不了明年船造好了再送回來。何況,把工匠們送去南洋造船,不也能節省點口糧嘛,節省一點是一點啊。
去造船可是為了運糧來,李世民這難道也想不明白好壞?
至於工匠們不肯去,這倒不是問題,朝廷一道命令,想不想去都沒關係了。何況,只要給點甜頭,比如去的人可以帶家人去,能在南洋吃飽飯,或者家人留下也可以,朝廷多給口糧,讓他們也能吃飽飯,這還不夠吸引力嗎?
“半年時間造的好船嗎?”李靖又問。
“我們在襄陽建了一艘新船,建的很順利,半年時間是足夠了的。關鍵還是木料問題,不過南洋那邊本身造船業也挺興盛的,有不少現成可用的木材儲備,只要多花點錢,這個問題能解決,現在有新船的建造圖紙,只要再有足夠的工匠,再在當地招募些工人,相信能趕在信風到來前,多造出些船來的。”
李靖聽了點頭,“這是好事,我支援!”如果僅僅只是賺錢,那麼李靖雖不會反對,但也不會怎麼放在心上。三原李家,有專門負責經營產業的管事們,李家就算入了股,事情交給他們去打理就好。
但現在李超建起公司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想著馬上做貿易,而是想著造船買糧,等信風起運糧來救災,這份心思,很讓李靖佩服。
“有什麼需要三原李家的,儘管吩咐。”
李超哈哈大笑,“放心,我不會客氣的,三原李家人脈廣,我需要你們幫忙多找些工匠。造船的打鐵的做木匠織帆布編纜繩的,總之需要的工匠很多,你能弄來多少要多少,越多越好!”(未完待續。。)
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
祝大家小年快樂!
李家新運到了一批年貨,其中就有江南的糯米。
“打點年糕吧。”
李超看著那飽滿晶瑩的糯米,腦海裡不由的泛起一些以往過年的記憶。後世的時候,李超的姐姐就嫁在江西,那裡過年就有打年糕的習俗。
冬至剛過,那邊的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打年糕。鄉下打的年糕和買的年糕不一樣,更粗些味道也更地道一些。
崔鶯鶯對這個挺有興趣的,懷上第二胎的她,似乎也成了一個吃貨,對於吃的東西越發的感興趣起來。
“年糕外面有買的吧,哪用自己打這麼麻煩。”杜采薇抱著小羊在一邊道。
“買的怎麼如自己打的,打年糕是一種過年的味道。”李超說道。
年糕也叫年年糕,是個很好的彩頭。春節之時,走親訪友時做為禮品是必不可少的。記得姐姐出嫁之後,每年回家過年都會帶上不少家裡自己打的年糕,年糕成了李超記憶裡難以忘記的一樣年貨。
一塊一塊的年糕摞起來,拿水漂起,只要記得勤換水,那麼這塊年糕甚至能儲存上幾個月的時間,如果直接放到井裡,更能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