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爹說,這裡的胡商,既有來自西域的也有來自遼東和朝鮮的,不過其中以來自西域的粟特人,來自河中的波斯人,來自大食的大食商人最多,他們多僑居在西市附近坊裡,而他們主要經營的就是出售香料和藥物,再從中原買回珠寶、絲綢和瓷器等。另外,不少西域胡人也經營酒肆飯店,有許多域外風情的胡姬,甚至這些店裡還兼營著販賣西域奴婢的買賣。
西市的許多店鋪,都是前店後鋪。
這裡還有一大特色就是行業多,包容了二百二十多行。既有專為達官貴人們籌集資金的金店,也有專賣錢繩的商販,每一個行業的商鋪多居住在同一片街道上。專賣絲綢的,專賣布匹的,專賣糧食的等等,其中有的又分得很細,比如賣絲綢的也細分為絹行綢行等行。
賣菜的也有專門的行業和街區,賣餅的也有自己的地盤。
在這裡,張超才真正的發覺了這個世界第一城的魅力所在,這裡也是長安最熱鬧的所在了。
這裡店鋪連著店鋪,相當的密集。商鋪多,店面則都不大。
多數臨街店面都是面闊四到十米左右,進深也就三米多點,都沿街毗連。這樣的小店,跟後世的沙縣小吃差不多大。
賣飲子店,餅糰子店,果子行。賣藥人,賣錢貫人。。。。。。
西市九個商業區,其中左下角的那片區,都是絲綢布匹等行商鋪。他上面一片,則主要是賣酒肉大米糧食等物。
左邊最上那片,則是賣牲畜,牛馬騾驢駱駝,甚至還有豬狗雞鴨,野豬野雞等野物。磨行、炭行也都在這一片。
張超跟著老爹一路逛下來,真是大開眼界。
剛進城時,他還覺得長安城好冷清,跟個大監獄似的。現在才發現,原來長安城的商業買賣全都是集中在一起的,一千六百多畝地的西市,九大商貿區,曾經有大小二百多行,四萬多家商鋪呢。
大街上到處都是人,感覺整個長安城半數以上的人都在這裡了。
五陵少年金市東,笑入胡姬酒肆中。
都說經歷了隋末戰亂,關中也是大受影響,可現在張超看這西市的熱鬧,商品種類的齊全,也不由的感嘆不愧為當世第一大城,天下戰亂還未徹底平息,可是長安城已經是如此熱鬧了。
藥店買了鹼石芒硝等物,張超一次性把二兩銀子全買完了。藥店的服務態度還是很不錯的,雖然銀子不是流通貨幣,可夥計還是很熱情的帶著張超先去了不遠的一家首飾店,把銀子兌換成了銅錢,因為崔琰給的銀子成色很高,因此最後換到了三千五百錢,比原本的三千二還多了三百文。
第二十二章 擴產
二十多斤銅錢揹著回到首飾鋪,張超一次性花光。
“掌櫃的,以後我們可能還會長期購買這幾樣東西,能不能再給點折扣實惠?”
“如果是長期的話,當然是沒問題的,我給郎君打個九折吧。”
“掌櫃的,如果你能再實惠點,以後我們不但長期在你這購買,量還會加大的。”
“八折八。”
“就八折吧,掌櫃的。”
掌櫃的跟張超兩個低聲又詳談了一會,最後掌櫃的也被張超說的量多常訂給說動了,答應以後按八折給貨。
“掌櫃的,我們以後能不能一月結一次帳呢?”
張超還不滿足八折優惠,又要求按月結帳。後世做生意的人都會要求這樣做,月結或者季度結,這個可是有很大實際好處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店鋪來說,能大大加強資金流動。
“這個?”掌櫃的有些遲疑。
“掌櫃的還怕我們賴帳不成?我們就是灞上白鹿鄉張家溝的,以後每天都要來長安送黃饃饃。”看著掌櫃的遲疑,最後張超開動三寸不爛之舌,趁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