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頁

近人商衍鎏在《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中說到八股文體時總結道:&ldo;然則八股之法,實肇於宋紹興、淳佑,定於明之洪武,而盛於成化以後者。&rdo;是從內容到形式,從不自覺的對偶到嚴格規定對仗成為一種法定形式而說的。大抵&ldo;八股文&rdo;在成為嚴格法定形式之前。是先規定了&ldo;經義&rdo;的內容,而參試者又習慣作唐以來的試律,習慣寫對偶文字,正如清代錢大昕說:&ldo;宋熙寧中以經義取士,雖變五七言之體,而士人習於排偶,文氣雖疏暢,而兩兩相對猶如故也。&rdo;由於漢語特徵,漢字文字傳統,對偶為文,原很自然,&ldo;經義&rdo;內容的文字,進一步規定了對偶的形式,那就是法定的&ldo;八股文&rdo;了。

清代以女真族後裔,入主中華,政治眼光十分深遠,對於明代沿習已久的官吏制度、考試制度、包括制義八股文,全部採取&ldo;拿來主義&rdo;,一切延續照辦。《清史稿》卷一百零六&ldo;選舉志&rdo;開頭就說:

&ldo;自唐以後,廢選舉之制,改用科目,歷代相沿。而明則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謂之制義。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餘年,雖有以他途進者,終不得與科第出身者相比。&rdo;

所說&ldo;制義&rdo;,就是八股文。另同書&ldo;選舉三&rdo;述&ldo;文科&rdo;雲:

&ldo;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謂之&l;制義&r;。&rdo;

廣義地說:八股文即制義,或曰制藝,又名時藝、時文、八比文、四書文。名稱是很多的,先分別作一簡單解釋。&ldo;制義&rdo;,就是按規定格式所寫的&ldo;經義&rdo;。&ldo;制藝&rdo;一詞,制字意義仍如上述,而&ldo;藝&rdo;則是用六藝之一的意思。&ldo;六藝&rdo;是《周禮》&ldo;地官&rdo;:&ldo;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rdo;&ldo;六藝&rdo;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科目。&ldo;時藝&rdo;,就是當時的六藝之一。&ldo;時文&rdo;就是當時的文章、文體,區別於古文、駢文等。&ldo;八比文&rdo;意同&ldo;八股&rdo;,即八段排比對偶的文章。&ldo;四書文&rdo;是指所出題目,都是《四書》中的,因而叫&ldo;四書文&rdo;。三級考試:府試考諸生,俗名&ldo;秀才&rdo;,只考《四書》八股文。鄉試(即在本省考)考舉人,首場考八股文。會試(在北京考、包括禮部貢院考及殿試)考進士,首場也考八股文。除殿試而外,府、省、京城三級由小考到中進士考試都是以八股文為主。因為首場作八股文,試官評閱取中取不中,全看首場,首場不入試官眼。二場、三場所寫的論、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惟一的考場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學子寫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鄉、會試首場均考三篇八股文,乾隆二十二年後加考&ldo;試帖詩&rdo;,由清初順治二年,到清末光緒三十年最後一科,全部八股文試題均記在《清秘述聞》及其續集、再續集三書中。

清代承繼明代制度,以八股文取士,直到清末,先廢八股,改試策論,後即廢科舉,改學校。在這中間,八股延續了二百來年,這中間也有一些變化。康熙二年就曾經一度廢止八股文,改試策論,《東華錄》、《清史稿》等書中均有記載。《東華錄》康熙二年八月記雲:

&ldo;禮部議復:鄉會試停止八股,頭場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