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桌周圍,桌上擺的都是燒土豆和稀飯,滿滿的兩大盆,吃飯的碗有點破,豁著口,筷子又黑又髒,我揭開這家人儲蓄糧食的缸,缸裡沒糧食,我就問跟著的村長,怎麼會一點糧食都沒有?沒糧食你們怎麼活?”
“村長說,他們那每年每畝只能收幾百斤糧食,根本不夠吃,那就要靠領導們的扶貧和大家的捐助,要不,就得出去要飯當乞丐,不然就得餓死人。”
“我當時掏出五百塊錢遞過去,這家的男主人自然而然的將錢接了過去,連聲謝謝都沒有,好像那錢是我欠他的,當時我倒是有些尷尬,沒話找話的問這人多大了,怎麼就有四個孩子,這人說,他三十五,我有些生氣,問,你才三十五就有了四個孩子,你養活的動嗎你?”
“這人真的不像三十五,倒像是五十歲,他振振有詞的說,你說的美,你們大城市的人什麼都不缺,白天輕輕鬆鬆的上班,晚上能去玩的地方多,耍的地方也多,我這能幹什麼?娛樂基本靠,不在女人肚皮上種娃娃,夜恁長,怎麼熬得過去?你要是我們村的媳婦,這會要是沒生三個五個才日了怪了。他還反問我,‘政府總不會看著我們餓死的,你說對吧?’”
“還有一個地方,這地方日子過得還不錯,村裡蓋的都是二層的小洋樓,街道整齊劃一,可是就在這個村,發生了一件事,有個十幾歲的哥哥將不到十歲的弟弟推到了糞坑裡,差點淹死了,原因僅僅只是弟弟將哥哥的一樣物品給弄壞了,但不是不小心,是故意的,弟弟認為哥哥有的自己也要有,自己沒有哥哥也不能有。於是哥哥就趁著家裡沒大人,瞅準機會,將弟弟給推到糞坑裡,沒事一樣的出去玩了,幸好被人發現,不然必然釀成悲劇。”
“兄弟相殘,不可想象。”
“這都是教育的欠缺。”
“再有一件事,一個村有一家人辛辛苦苦的養魚剛剛擺脫了貧困,第二年,他家的魚塘被人投毒了,是同村人乾的,原因是投毒的人覺得憑什麼這家人要比旁人有錢?這還是我沒有你也不能有,你有我沒有你就是有罪。”
“要窮大家一起窮,要發財也一起。”
“你那會說階級固化,我想了很久,覺得你說的有道理。底層社會之所以不值得留戀,就是因為物質上的匱乏不斷拷問著我們的人性,而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有便宜不佔一輩子遺憾,這是人性的劣根。”
“與階級固化相比較,我發現還有一個現象更有意思,那就是智商固化、思維固化。”
“我剛剛說那個三十五歲卻有了四個孩子的男人,他的孩子恐怕從小也就被灌輸了他父親的這種思想,那就是政府總不會看著我們被餓死,這個男人三十五歲這麼想,在五十三也會這樣想,八十三歲還會這樣想。這是什麼?這就是思維的固化。”
“人應該越是長大越聰明,但現實卻不是如此,有些人明明歲數長大了,但思維能力並不隨之增加,因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和勞作中,指導他們思維的那個模式,讓他們思考的那些論據、素材,都是他們五歲、十五歲、二十五歲所固有的,他們自以為深刻的東西其實都是本性的自然的規律,都是父傳子子傳孫,或者在小學初中裡接受的教育,自那以後,這些人就再沒有系統地學習一點什麼了,在人生漫長的摸爬滾打中,這些人熟知的就是小的可憐的圈子裡比較利己的為人處世之道和趨利避害的實用哲學。”
“這些人接受不了新的東西,他們拒絕接受,也沒時間沒精力去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即便學習也和自己的生活實在沒多大關係,直到有一天要是他們被固有的思維所桎梏並因此生活變得無可奈何的時候,他們才會恍然的怒罵一聲操你老孃的,但為時已晚。”
“但人是高階動物,不能像禽獸一樣簡單的活著。”
亓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