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作物生長時間。
要是選擇第二條第二種的話,土地擁有者規避掉自己賣糧的風險,付出土地,收兩份錢。一分是土地租賃錢,一分是勞作收入,其過程中有兩處風險,一個是被僱傭與否的風險,一個是糧食價格高之後自己的少收入風險。
如果完全歸組長決定,組長很可能把平時耕種能力不行的人排除在外,這部分人將僅僅獲得土地租賃一部分的收入,但他本身要失業。
“臣不同意。”不等讀報的人再念,張九齡出列,直言不諱地說道,他和張王兩家的關係是不錯,但決不能因為私交而廢公。
李隆基把話筒拿到嘴邊:“張卿退下,今天的朝會不是聽你們同意與否,而是讓你聽仔細之後照著去做,今時不同往日,凡所及之事,從朕開始,到中書令,到下面各部,只需配合,不許質疑。”
近處的源乾曜卻不幹,他還是強硬地站出來,大聲問道:“陛下,臣不知為何此策不先拿出來與我等商議,而後定論,非等今日一起透過不可?”
“拿出來商量,你們得商量不長時間?你們能保證絲毫訊息不透露出去?你們可清楚一旦大唐權貴提前知道這個政策的後果是什麼?源卿,朕問你,你知曉不知曉我朝眼下面臨的形勢?”
李隆基連續幾個問話甩出來,等待源乾曜給出個答覆。
源乾曜略作沉吟,揚聲道:“回陛下,我朝如今皇恩浩蕩,萬民同心,商通農盛,軍……”
“說點實在的,朕現在已不喜歡聽別人說半天說不出任何實際東西的話,你吹捧再多,該存在的問題也無法解決。”李隆基打斷源乾曜的話。
群臣包括張忠在內,都暗自嘆息,覺得陛下已經被張小寶和王鵑影響的太過功利,付出必須有實際的回報,不然絕對不浪費工夫。
源乾曜輕咳兩聲,換個說話的方式,道:“陛下,現在我朝國庫有錢,今年國庫的錢只憑預算根本花不完,由於司農寺一直在大力研究農作物,各地耕種者耕種之時也懂得靈活,並且使用化肥與農藥,農作物產量是已往二倍還餘。
加上路修的好,還有鐵路連通,商隊組織成規模化,工部研究出來的利民小產品輔助百姓手工勞作效率增加,形勢是一片大好啊。
還有教化上面,許多百姓自發晚上跟孩子一同識字,各地學堂無數,可參天地之功,一切的一切都很好嘛。”
“好,朕自然知道有好的方面,但天地之道,有一陰必有一陽,有一利必有一弊,朕還知道我大唐軍力強盛,武器先進,士氣高昂,想打誰就打誰。然,朕所問正是利中之弊。”
李隆基說起這話的時候還是很自豪的,尤其是最近兩年隨工部研究出的成果多,比如農藥跟化肥,還有司農寺的改良,整個國家的發展跟飛一樣。
無論哪個地方受災都不擔心,只要人沒事兒就行,至於百姓損失的錢糧,直接由朝廷補上,底氣十足。
而且不像以前,受災的地方僅僅是減免租賦調,或者是派人熬幾桶粥。百姓就很感激,至少不用離開家鄉死在逃荒的路上。
現在卻是受災了,家中在官府有登記,哪怕是你家有頭牛死掉,朝廷都賠你一頭新的,你說你房子倒塌,好辦。等災害過去,給你修新的房子,如果是乾旱。由官府給你安排到其他地方做工。絕對不讓你獨自承受災害的痛苦。
這都是天大的功勞,上數歷代,哪個皇帝做到了?哪個皇帝敢說、敢想?惟有朕。只有朕的開元時代。
“陛下所言不錯。”工部尚書張忠出列:“我朝別看政通人和,但弊端仍在,張節度使和王副節度使雖然做了許多事情,比如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治,而且還全是國家福利,無須百姓花錢。但卻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多不利於國家穩定的事情,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