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字的人朗讀,倒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遺憾的是,這份報紙前十期為免費散發,之後就要十文銅板一份,讓希望能夠獲得報紙的絕大多數民眾心裡打起了退堂鼓。

可是在各界文人特別是官員們眼裡,這份橫空出世的《江南時報》所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刊登其上的所有訊息。

《江南時報》發行到第三期的時候,金陵城中所有關心天下大事、關心官場和民生動態的文人都坐不住了,不管是官場各派勢力,還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楚翹,都對《江南時報》這一新鮮事物及其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展開討論,對其蘊含的政治目的和潛在的意義,進行反覆探討。深入探究。

六月十四日中午,皇城東南方的戶部尚書公事房裡茶香四溢,身穿二品官服的鄭三俊和九位五品以上官員圍坐在寬大的公事房裡,商議如何應對陸續抵達大江北岸的成千上萬災民,並對《江南時報》初十日發行的第三期報紙和針對百萬難民增加發行的《江南時報特刊》展開分析。

半個多時辰的緊張討論過後,十名東林黨干將形成統一思想。就如何應對滾滾南下的百萬災民達成共識,確定“靜觀其變、順其自然”的鴕鳥之策,上至官居二品的戶部尚書鄭三俊,下至五品官階的禮部郎中魏伯賢,似乎都鬆了口氣,眾人的注意力隨即轉移到茶几上的兩份報紙上。

今日一早發行的《江南時報特刊》令人有些意外,細觀之後發現,所謂特刊仍舊堅持粗鄙直白的行文風格,第四版仍舊以表格方式。刊登三日來十二種糧食肉類布匹食鹽的價格,以及推銷各種商品器物的充滿銅臭的“廣而告之”,可其餘三大版面全是對愈演愈烈的“難民潮”進行報道。

“災民所過之處,各地城池緊閉城門,絕望災民哭嚎震天”、“田間稻穀、路邊樹皮草根,均被數十萬飢餓災民吞噬一空”等等訊息非常詳細,令人觸目驚心,整個金陵城都因為這份特刊的突然發行陷入恐慌之中。

鄭三俊在與會者的擔憂目光中。撿起茶几上的第三期《江南時報》,非常客觀地進行評論:

“實話實說。本官對這張開歷史先河的《江南時報》非常欣賞,拋開各自立場不提,各種訊息還是比較真實的,至今為止,三期報紙一份特刊,均是就事論事。涉及廣泛,尚未指名道姓攻擊某個衙門某個官員。”

“更為難得的是,該報採用新穎的四開四版格式,印刷相當精美,字跡非常清晰。無論大小字型的精確排列,還是分門別類的獨特版式,都令人禁不住為之拍案叫絕啊!”

“諸位,本官近日一直在想,我東林黨人歷來引領風氣之先,敢為天下所不為,可謂人才濟濟,俊傑輩出,為何至今無人想到辦一份如同《江南時報》的刊物呢?”

“如此看來,《江南時報》的社長兼主編,曾經如同過街老鼠般的儒林敗類阮大鉞,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啊!”

眾官僚羞愧不已,看著鄭三俊手中頻頻晃動的報紙無言以對。

兵部侍郎翟鳳衝略微猶豫,撿起身邊茶几上的特刊,指著精美的報頭圖案和加粗加黑的頭條標題侃侃而談:

“本官問過座下幾位擅長印刷與製圖的下屬,得知這份報紙的所有文字不是雕版印製,而是採用一種非常精密、非常快捷的活字排版印刷方式。”

“活字印刷其實早在唐宋年間就已出現,但數百年來從未有人能夠解決活字的選料、雕刻、油墨等難題,因而始終無法獲得滿意效果,反而是歷經千年的雕版印刷技術日益精湛,但在印刷速度上無法與活字印刷相媲美,又因雕版時間過長,人工和用料無法節省,導致印製成本居高不下。”

“本官和座下幾位專才反覆討論,認為《江南時報》擁有一套極為先進的活字印刷機器,他們已經解決活字的選料與鑄造難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