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或者普洱地區引進的大葉茶種子和種苗吧?
而且為了茶葉原產地究竟在中國還是在印度這個問題,全世界的植物學家爭論了上百年,最後國內研究人員和茶葉經營者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大理和普洱地區找到碩果僅存的兩顆千年茶樹,這才從茶樹遺傳特性中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證明茶葉的原產地在中國,結束了爭論百年的茶葉原產地問題。極大促進了種茶葉的出口。
朱道臨考慮再三,給出較為清晰的回答:“我只是從天樞閣的書籍裡瞭解一些,大理大葉茶樹已經存在上萬年,早在漢代以前,當地土人就知道用落下的種子,或者挖出較小的茶樹苗進行種植。”
“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繁衍。茶葉味道越來越好,產量也越來越高,但仍然介於野生和人工種植之間,生命力很強,是目前所知的最好茶樹。大江南北和嶺南地區都能種植。”
“只要做好了,就是個比瓷器還賺錢的大產業,對子孫後代也是一筆巨大財富!”
“具體的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下次吧,下次我把相關書籍帶回來,包括花草樹木、糧食種植和家禽家畜養殖的書籍也帶回一些,到時候大家要是有興趣,不放到紫陽書院圖書館借閱這些書籍。”
“紫陽書院的大圖書館建好了?”
應昌培作為大明最大的書商,非常關心大明天下首個以藏書十萬為目標的大型圖書館。
朱道臨苦笑道:“已經封頂了,正在做內部裝修,一個月後就能正式投入使用……”
“由於水泥和鋼材產量太小,我師父和師伯幾個又不願等上半年,只能採用磚木結構修建,可這麼一來,僅是支撐樑柱和兩層樓板,就用掉我足可建造三艘大戰船的上好木料,心疼啊!”
眾人哈哈大笑,張德忠笑道:“前幾天我陪家父和國公爺登上那艘300噸級新戰船一起試航,看到四川商人為造船作坊送來大批好木料,數百根粗大原木排成一長溜木筏,順江而下直接送到作坊碼頭,要是再加上前些日子湖廣送來的兩批百年杉木和榆木,應該夠你用個兩年。”
沒等朱道臨開口解釋,應昌培便笑著說道:“那些木頭雖好,但兩年內還不能用,至少需要陰乾兩年以上才能用,道臨現在的攤子鋪得那麼大,多少戰船都不夠用,所以才這麼著急。”
張德忠一聽不好意思了:“我一時糊塗,竟然忘了這麼簡單的事情,哈哈!還有件事想請教兄長,像魏國公麾下水師現在使用的300噸級新式戰船,到底安裝多少門火炮合適?”
“怎麼?九江衛和龍江衛還在為這事爭論?”朱道臨頗為驚訝,這件事兩個月前就該解決了。
張德忠笑道:“可不是嗎?連我這個局外人也看得出國公爺左右為難,我問過我家老爹才知道,龍江衛的將校普遍認為,應該效法兄長麾下的上元水師,甲板上安裝4門6磅青銅小炮和8門12磅青銅火炮,甲板下層安裝12門18磅長管青銅炮,這樣才能擁有足夠的摧毀火力。”
“而九江衛的將校認為不需要這麼多炮,他們的意見是,底層有12門12磅青銅炮即可,上層只需安裝2門6磅小炮和4門12磅青銅炮就已足夠。”
“雙方各有各的理由,聽起來都有道理,所以國公爺直到現在還拿不定主意。”
一聽是這個簡單的問題,朱道臨不由啞然失笑。(未完待續。。)
第二七〇章 不知不覺的改變
原本朱道臨本不願參合到江南水師的事務中,但考慮到張德忠將來要接他老爹張拱薇的班統帥江南陸師,很可能要裝備一些戰船,配合陸師在水網縱橫的江南地區作戰,於是便簡要向張德忠介紹戰船知識:
“首先要考慮的是戰船的準確定位……不同的戰船承擔不同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