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鄧文原了,儘管是元初文壇泰斗,三大書法家之一。不過歷史也在定論,鮮于樞的影響力不如趙孟睿��宋腦�撓跋熗τ植蝗縵視謔唷�
鮮于樞是英年早逝,成就不如趙孟鉅艙�#��塹宋腦���耘旁諛┪玻�饕�撬�齬俸艹曬Γ�砟曄櫨諍彩攏�槊�ヒ��
其實這樣的性質與江郎才盡的江淹一樣,由於公務繁忙,顧不上練習文章書法了,出現倒退的情況也很正常。在古人眼中,兩人是反面教材,可是用現在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卻是盡職盡責的表現。
畢竟無論如今,大家用納稅的錢養你。不是讓你白吃白喝,練習書法成就自己名聲的,勤於政務,為民做主才是本分。反正鄧文原的官聲很不錯,政績卓著,為一代廉吏。
至於趙孟睿�」茉讜��鍪宋�伲��怯捎謔喬俺�幕適液笠幔�⒍ú荒苷瓶厥等ǎ��圓龐邢星橐葜鋁廢白只�H緩筧偌釋醭����暮!�
實際上蘇東坡也差不多,也在是被貶了之後,一篇篇流芳百世,震古鑠今的詩詞文章才紛紛出爐,奠定了一代宗師大文豪的地位。
扯遠了,言歸正傳。從魏了翁和鄧文原的題跋就可以知道在南宋、元朝之際,這幅作品是一路傳承下來的,沒有什麼問題。
接下來還有幾篇題跋。好像是明清的文人所寫。
可惜這些人的名氣,實在是沒有辦法與前面幾個人相比,大家也弄不清楚他們的身份和來歷。估計要回去查一查典籍,才能夠說得上來。
這也正常。地方名人嘛,肯定要查地方誌才知道。刑老就曾經這樣自嘲,表示自己就是屬於這種地方名人,在地方是名人。出了地方就是無名小卒了。
與此同時,田老微笑道:“中間這幾個人,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最後一個題跋中提到的楊氏帖園,我卻知道它的來歷。”
“楊氏帖園?”眾人有些迷惑不解,一臉茫然之色,顯然沒有聽說過。
“王觀,你知道嗎?”田老轉頭問道。
“好像聽錢老說過。”
王觀皺眉沉思:“應該是在徐州,在清代嘉慶年間,一個叫楊映權的人建立的。他在為官的時候,收集到許多明代晉王府所藏唐宋名家書帖。回鄉後,為了讓這些書帖長存人間,特出重金聘請金石良匠將這批書帖摹勒上石,並修建了一個園子珍藏,所以有帖園之稱。”
“你說得沒錯。”田老笑道:“在建國以後,楊氏子孫就將這批石刻獻給國家,現在的徐州博物館之中,還有這批碑林石刻呢。”
“田兄真是見多識廣啊!”刑老等人忍不住稱讚起來。
“我曾經去過徐州,見過存放的石刻,才知道有這個楊氏帖園而已。”
田老擺了擺手,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說,至少在嘉慶年間,這幅作品還在。只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東西又消失不見,直到現在才重見天日。”
“真是東坡居士的前後赤壁賦?”
就在這時,門外有一群人匆匆忙忙湧了進來,卻是接到了紀老的電話,立即從黃州趕過來的文化節評委們。
這些人來自各地,但是毫無疑問,都是與田老差不多的鑑賞家。而且對於蘇東坡的字畫更有深刻的瞭解,所以田老才讓紀老叫他們過來,一同參詳這幅前後赤壁賦的真偽。
人多力量大嘛,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多叫幾個人幫忙,大家共同分析研究,自然能夠真相大白,得到最終答案。所以在見到這一行人進來之後,田老立即露出了笑容,立時招手道:“池兄,你們來了,快過來看看。”
那些人也不客氣,或者說這個時候也沒有想過客氣,紛紛圍在桌子旁邊仔細觀察。其中為首的是個發頭灰白相間的老人,臉上戴著一副黑框大眼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