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的安排上,佔有燕京一方一般採取內線作戰的戰略,以燕京城為中心,多層設防,力圖將敵人阻遏於外圍,即使敵人突破外圍,進到城下,還可以堅守待援。
而攻取燕京城的一方多采取外線作戰的戰略,撤其遮蔽,圍城打援,儘量將敵人消滅於外圍,迫使守城者投降。這兩種不同的戰略戰術,使雙方的交戰重點首先在外圍展開。只有在外圍作戰分出勝負之後,戰爭才會轉到běi jīng城下。
雍熙北伐中,宋太宗兵分三路,分進合擊,採取的就是外線作戰戰略。東路軍起牽制作用,中西路軍奪取山後,實際上就是攻佔遼南京的側翼,然後三路大軍會合攻打遼南京。而遼朝方面,以保衛南京為核心,大軍集中於南京,阻宋軍於涿州,並派耶律斜軫率軍抵禦山後宋軍。遼軍各個擊破,使宋軍合圍計劃破滅,避免了幽州城下的作戰。
在兩都之戰中,上都軍隊從居庸關、古北口、遼東、紫荊關四路進攻大都;燕鐵木爾則採取了分兵扼守關隘,遲滯敵人,然後以主力為機動部隊,各個擊破,最終將上都軍隊擊敗。
中都之戰中,蒙古大軍雖然兵臨中都城下,但沒有直接攻城,而是三路大軍攻掠中原,使中都失去外部支援,迫使金遷都開封,蒙古軍佔領中都;朱元璋北伐,也是採取了“先取山東,撤彼遮蔽,移兵兩河,破其籓籬,拔潼關而守之,扼其戶檻。在天下形勝入我掌握,元都勢孤援絕後,”然後進兵,迫使元順帝北遁。
總之雙方戰略戰術的選擇,也構成了遼金元時期燕京地區的戰爭,以外圍作戰為主、攻城作戰為輔的特點…
轉眼進入了三月,皇帝召高寵、趙勇、耶律餘覩進京,他們會同李綱、宗澤、許宗衡和趙仁等宰執及兵部尚書張叔夜等人開了三天的閉門會議,此後又有戶部尚書陳遘,趙義、趙孝、程僖綬等軍兵種首官被召進宮中參會,前後達七rì,至於討論了些什麼無人知曉。
當會議結束兩rì後,朝會上禮部尚書楊時啟奏,金國再次遣使要求與我大宋重啟和談。眾臣商議後,以為如今兩國邊境形勢緩和,如果透過談判可以兵不血刃的迎回遼王和被虜宗室豈不是好事,即便和議不成也可再戰。李綱等宰執附議認為可行,於是皇帝便選遣禮部侍郎馬擴為使前往雄州與金國使臣談判。
這時有朝廷提議原御史中丞秦檜忠心愛國為金賊所虜,如今冒死脫險歸國,認為其曾在金國生活數年熟悉金國情況,可選派其為副使同往雄州參加和議,眾臣覺著有理。可皇帝並沒有當堂准奏,而是下詔先將其召回京城問過再議。
十rì後秦檜攜家眷自登州快馬趕回京城,皇帝設宴款待秦檜,眾宰執作陪,宴會中皇帝詳細詢問了其北行中的情況,並遼王等人到達北國後的狀況。秦檜泣訴了遼王途中被金兵虐待,食不果腹,幾乎是被綁到北國的情形,到達北國後又蒙受屈辱行了降禮後,送到極北的四國城關押。皇帝聽聞後失聲痛哭,幾不能言,誓言不論花費多大代價都要解救遼王歸國。次rì便下旨以秦檜為翰林學士,為和議副使同往雄州與女真人談判。
幾rì後,又有一個重磅訊息傳出,皇帝要出京前往江南巡視。一時間朝廷震動,大臣們紛紛上奏阻止,言國是尚平,但強敵依然環視如何能出京,再者皇帝出巡耗費巨大,地方上迎駕、修葺行宮等是驚擾地方甚重,總之就是不願讓皇帝離開。
但是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出京不可,太上皇和太后也勸不住,只能依了他,開始籌備出行事宜。皇帝出巡那是大事,事務繁瑣,儘管皇帝要求一切從簡,可也一直到過了五月端午,聖駕才算離了京
第一百七十三章 費盡心機
() 秦檜送別了皇帝才施施然地前往雄州赴任,別看他只是副使,但是其掛著‘翰林學士’的頭銜,這個職位相當於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