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養生息,緩過氣來。更嚴重的後果是天下太平的思想再次抬頭,人們不希望再次發起戰爭,而是想維持現在富足和平的生活,但是趙檉知道一旦這種思想形成輿論壓力,會再次導致伐金胎死腹中……
第四百一十八章 左右輿論
趙檉在避免大宋出現‘天下太平’的思潮同時,也發現好戰的思想苗頭開始出現。由於這些年大宋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全勝的戰績,尤其是西征高昌和跨海遠擊塞爾柱帝國,不但拓展了國土,打通了商路,還擄掠來大量的金銀財物,增強了國力,於是國內出現股以戰爭為國家富強必要手段的思想。
而輿論有時會簡單的區分敵我,盲目呼籲用兵,這種好戰的言論主要出現在新一代的年輕學生和青年軍官中,在各大書院和太學很有市場,他們有知識,有熱血,希望以戰爭為手段解決一切問題。一旦這些人走上高位,必然會受到輿論的左右,將國家不斷的引入一場場戰爭之中。
一個國家如果長時間在民間充滿著不斷鼓動戰爭的輿論,趙檉知道早晚會出問題,這也是必須提起警惕的。趙檉在廣泛興建州學、縣學的同時就對此提出了要求,任命那些自己初期培養出來的學生擔任州縣學正,傳播自己的治世理念。而對於社會興辦的各色學院,他也透過資助的形式,扶植自己陣營中的大儒擔任山掌,擴大他們的影響力,吸引諸多的學派精英加入,形成有利於自己的輿論基礎。
而趙檉也發現由於自己總是能左右輿論的方向,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通常情況下,他發動朝野和軍隊恨一個國家,引導國家走向戰爭,比呼籲和平要容易,且這種言論對維護國家內部團結。統一社會意志很有好處。所以出於強化本陣營的團結,也有必要塑造外敵。找一個潛在的敵手,用這種辦法給自己的戰略加強合理性。
當然作為國家戰略的決策者趙檉絕不能坐等有利或是不利的輿論出現。對他來說,輿論首先要對大戰略有利,因此必須對輿論實施管控,引導輿論為自己的戰略服務,甚至要塑造輿論以實現目的,這就需要遮蔽不利的真相,警告某些激進言論的製造者,也不排除撒點小謊,弄些魚目混珠之事。至於怎麼操作就是自己情報部門的分內事了……
對國內的輿論進行引導和管控的同時,趙檉也沒有放鬆利用輿論的力量打擊外部的敵人。
趙檉前世的時代正是大國間角力的鼎盛時期,大國間圍繞輿論爭奪的這種軟打擊手段更多,形式更為豐富。他們對決策方向的引導,對一個國家輿論傾向甚至人們行為方式的影響都是相當大的,‘顏色’革命的發生往往都有外部力量平時大量開展輿論、心理鋪墊做引子。一旦相關國家出現治理危機,外部輿論的挑唆、攻擊會藉機擴大,最終釀成政局劇變。
而作為國與國戰略對抗的輿論戰,並不總是口誅筆伐、唇槍舌劍。其中還包括貨幣、金融、資本的商戰,這些他都熟悉也一直在做。難的是此時沒有廣播電臺、電視、網路和發達的媒體這些宣傳手段,但難不倒趙檉,他另闢蹊徑對他國保持輿論上的進攻。當然免不了還得掏出些真金白銀。
趙檉利用宋、金兩國漫長的邊界線與議和後相對平靜的局面,在邊境地區投入大量資金興建了一批農、牧為主的城鎮,其可吸引內地的人前往屯墾戍邊。還可以讓此與國境線那邊生成鮮明的對比。一邊的人生活富足,衣著鮮亮。住著廳堂明亮的大瓦房,走在繁華的城鎮上;而另一邊則是荒涼一片。住的是簡陋的草棚、氈帳,終日與野獸為伍。
這種物質上的對比會產生了強烈的視覺反差,讓人心生羨慕,尤其是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金國各族底層民眾,使他們嚮往著有朝一日也能到大宋來統治,以此減少入侵後來自平民階層的抵擋,得到他們的幫助。同時也可以此為誘惑吸引金國的人口南遷,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