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十四萬就是十四萬,絕無一人乃濫竽充數之輩。
初一接到林純鴻的行文,楊嗣昌的第一反應如朱由檢一般,認為林純鴻糾集重兵,很可能就是為了與大明爭奪江山。冷靜下來後,楊嗣昌想來想去,覺得林純鴻這時節若要強佔京師,既不佔天時,也不佔地利,更談不上人和。要是林純鴻真的傻到與大明朝廷開戰,會遭到天下人的唾棄,甚至還有可能連內部都壓制不住,最終落個淒涼的下場。
韃虜當前,雖然楊嗣昌認為林純鴻不會與大明朝廷為敵,但此事涉及社稷安危,楊嗣昌提都不敢提林純鴻僅僅只是為了打擊韃子。
楊嗣昌如此,朱由檢更是想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中,不敢拿社稷安危做一絲的冒險。
朱由檢也不與朝臣們商議,冥思苦想兩日後,命內閣票擬,傳令荊州軍停留在聊城、廣平府待命,不得跨越聊城廣平府一線半步;並令沿途官兵密切監視荊州軍,一旦荊州軍有所異動,立即八百里加急上報。
朱由檢已經做了十年的皇帝,無比清楚地知道,這事連楊嗣昌這樣的勇於任事的朝臣都不敢說話,其他朝臣更加沒辦法指望,只能靠自己決策。
楊嗣昌接到朱由檢的口諭後,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朱由檢能這麼處理,算得上最好的辦法,既免除了林純鴻勤王所帶來的後顧之憂,又無形中多了一股韃子絕不敢輕視的威懾力量。
不過,鬆了一口氣的同時,楊嗣昌覺得惆悵不已,要是這十四萬荊州軍乃朝廷一手掌控,足以將韃子逐回遼東,再也不敢輕易毀邊牆入關劫掠。
朱由檢的詔書發出不久,盧象升率領五千余天雄軍終於抵達京師城郊。朱由檢這幾日先是被東江軍鎮覆滅所打擊,而後,又被林純鴻的十四萬勤王兵力嚇得夠嗆,接到盧象升抵達京師的訊息後,心情總算好了點,便欲召盧象升進宮。
楊嗣昌和高起潛早已知曉盧象升絕不會妥協,必然攛掇朱由檢與韃子決一死戰,自然不希望盧象升見到朱由檢。於是,高起潛苦勸朱由檢不止:
“皇上,敵酋多爾袞率領兩萬多精銳騎兵,正沿著密雲、順義一線南下,旦夕可至京師城下,正需要盧總督全神以待。這個時候召盧總督進宮,要是誤了軍情大事,如何是好?”
此等勸說之語,自然無法說服朱由檢。朱由檢當了十年的皇帝,要是不知道楊嗣昌和高起潛之間的那點小九九,這十年皇帝算是白當了。
事實上,朱由檢一直處於猶豫之中,他從心裡認為,楊嗣昌和高起潛的觀點是對的,但從臉面上,他又無法接受眼睜睜地看著韃子肆掠。所以,這些日子他一直度日如年。現在盧象升來到了京師,他自然把希望寄託在盧象升身上,希望盧象升提出良策,既能保全京師,又能狠狠地打擊韃子,出一口心中的惡氣。
楊嗣昌和高起潛無法,只好眼睜睜地瞅著盧象升被召入宮中。
當三呼萬歲後,朱由檢問盧象升有何方略,盧象升傲然道:“臣愚心任事,唯知狠狠殺傷韃子,方能將韃子徹底逐出京師周遭,徹底斷絕韃子再次毀關入關之禍!臣請皇上召集宣府、大同、山西三總兵入衛京師,另招關、寧諸路入關,必能挫韃子之兵鋒,將韃子逐出關外!”
一席話,說得朱由檢熱血沸騰,只覺得盧象升之言甚為入耳,一點都不像楊嗣昌或者高起潛說得那麼憋屈、鬱悶。
章節目錄 第四百九十六章 以強凌弱
見到朱由檢臉上露出一絲潮紅,楊嗣昌與高起潛暗地裡叫苦不迭。楊嗣昌自覺揹負著社稷之安危,全然不顧激怒朱由檢,跪伏在地,以頭磕地,勸諫道:“皇上,不能逞一時之快,置社稷之安危而不顧……”
哪想到,朱由檢心裡全被報仇雪恨、血債血償所充斥,哪能聽得進去楊嗣昌半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