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
別的不提,單論刺殺長公主未遂這一條,就足夠處以斬首之刑。
他只想要保全未婚妻。
但燕時晏抽絲剝繭給他分析局勢:你陰謀敗露,長公主和郡王爺會按計劃返京。
只要汝陽王得到訊息,你的未婚妻一家勢必不保。
還不如立刻招了,知道多少招多少,長公主看在你戴罪立功的份上,出手救出你未婚妻。
汝陽王既然起兵謀反,攻城掠地才是大事,哪裡有時間去處理一個任務失敗之人的未婚妻?
如果有,也是他成功篡位後,才能騰出手來清算。
“所以,你如今的利益和我們一致,不能讓汝陽王謀反成功。”
燕時晏最後下的這個結論,成功扭轉副將的立場。
他橫豎都是死,能死個痛快,已是上輩子積德,但未婚妻還有一線生機。
被汝陽王脅迫後,為了求個心安,他打聽過長公主的名聲。
原以為生在皇家的長公主,必然驕橫跋扈不可一世、草菅人命之輩。
如此,他對付起來也沒什麼愧疚感。
可他打聽來的訊息截然相反,樂陽長公主寬厚仁慈,修橋補路、收養孤兒,就連玉門關學監裡的紙筆都是她免費捐贈。
在民間,有不少百姓自發替她立長生牌位。
這樣一個人,他卻要為了保全自己未婚妻,而出手殺害。
他的內心,不是沒有過掙扎糾結。
這份糾結,最後在被燕時晏審訊時,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成為他願意招供的真實原因。
他相信,如果他的未婚妻還活著,長公主能替他救出來。
他把所有希望都放到了長公主身上。
看完供狀,也就明白了這一切的前因後果。
守將握著狀紙的手不住顫抖,老淚縱橫:“糊塗!他糊塗啊!”
這麼大的事,竟然不找他商量,就這麼自己決定了。
燕長青開口勸慰:“他是不願連累你。”
事關殺頭大罪,他要是告訴了將自己視如己出的守將,就多牽連進來一個人。
在艱難的抉擇中,副將心頭仍有情義。
“唉!”
守將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整個人癱倒在椅子上,用供狀蓋著臉,心口堵得難受。
這一刻,他恨透了玩弄人心的汝陽王。
燕長青理解他的心情,讓他先緩一緩,低頭看起供狀後面所附的名單。
值得欣慰的是,配合這場刺殺行動的人,並無玉門關將士摻和其中。
庭院裡藏身的刺客,是汝陽王派來跟副將接頭之人。
悄悄埋伏起來的刀斧手,是副將花錢僱來的馬賊,他們為錢賣命,沒有立場。
弓弩手是汝陽王的人。
弩箭這種禁品,民間根本找不到。
這麼一看,副將的確是不願意連累玉門關任何人,確有情義。
:()穿書後,我被五個小反派嬌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