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軲轆轉動,徐徐向前。
和去溫泉別院那次不同,這一次,秦瑤光並未打出長公主的儀仗,低調出門。
幾輛馬車和一些隨行下人,是京裡大戶人家出門都有的配置,並不顯得如何特殊。
還未出城,馬車四周傳來街道上的熱鬧喧囂聲。
燕吉音看了半晌自己的指尖,終於忍不住問道:“母親,父親他不和我們一道嗎?”
秦瑤光笑了笑:“他另有安排。”
燕吉音聽得一頭霧水,不明白她的意思。
“我聽鄧嬤嬤說,你這幾日都在讀經書?”秦瑤光轉移話題,問她。
燕吉音便有些羞澀地點點頭。
“能背嗎?給我背一段。”
當然是能的。
哪怕不解其意,燕吉音早就把經書倒背如流。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穀雨點燃一爐檀香,少女稚嫩的嗓音在車廂內響起。
馬車駛過繁盛的街頭、避開嬉鬧的孩童、從人群中穿過,向那座皇家佛庵駛去。
越往白象山走,周遭越發莊嚴。
路上有不少衣著簡樸的信徒,他們不論男女老幼,臉上的神態都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平和虔誠。
在人群中,輕易就能分辨出來。
信仰的力量。
秦瑤光看在眼裡,有些詫異。
白象庵,不是皇家庵堂嗎?在她的印象中,普通百姓是沒辦法進去的吧?
她把疑惑問出了口,穀雨笑著解釋。
“婢子特意問過鄧嬤嬤呢,嬤嬤說是先有白象庵、才有白象山,在我們大景才成了皇家庵堂。”
“老百姓都說白象庵很靈的,嬤嬤說是因為出了好幾位佛法大師的緣故。”
好傢伙。
所以,人家好幾百年的庵堂,皇家一句話,就成了皇家的了。
秦瑤光默默吐槽了一句。
“為了方便信徒供奉香火,特意在原來的白象庵前面另建了一座講經堂,每逢初一十五和佛誕日,都有大師在裡面講經。”
原來如此。
還好皇家尚存理智,沒有斷了這裡延續了幾百年的香火習俗。
要不然,在民間又是一樁跌聲望的買賣。
因白象庵香火旺盛,山腳下自發形成一座小型集市。
再往上,就要靠自己的雙腿爬山。
寒露帶了小丫鬟去張羅午飯,秦瑤光就領著燕吉音在集市上逛起來。
集市上,佛香嫋嫋。
售賣的貨品,多以經書佛珠佛香佛牌為主,還有些提供臨時歇腳地點的茶攤、和賣烤饃饃賣竹筒水等等小吃的附近村民。
感覺,跟她在現代逛的景點門口差不多。
但,顯然更虔誠。
沒有人敢在佛庵腳下弄虛作假。
集市不大,很快就逛完了,秦瑤光給家裡幾個男孩各挑了一個木雕佛像,給燕吉音選了一串佛珠。
不是什麼很貴重的東西。
她只是見售賣的那位老婆婆年紀大了,雙目還有些看不清,就把她跟前竹編簸箕裡的東西全都買了,讓她能早些回家。
老婆婆激動的摸索著握住她的手,一陣千恩萬謝。
秦瑤光沒有躲開,只溫和的同她說話,問她家裡有幾口人,日子過得怎樣。
她想知道,普通百姓的日子好不好過。
廟堂之高、江湖之遠。
跟百姓們息息相關,卻又距離他們最是遙遠。
離開後,秦瑤光把給幾個孩子挑的都給了燕吉音,讓她回去後記得帶給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