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章 豈不妙哉

四十九天,大肆操辦,也無人敢置喙。

但是,一來因為崔家被資助汝陽王一事給耗空了家底,無力支撐起如此排場。

二來,宮中的皇太后擺明不再庇護母族,哪裡還敢再招惹宮中。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崔家如今沒了主母,是嫡次子的續絃、二夫人何氏臨時趕鴨子上架,操持喪事。

此外,正值災民逃難之際,就連宮中的謝皇后也帶頭節約,崔家如何能鋪張浪費,惹來御史彈劾。

如此種種原因,讓這位生前人人敬重的超品老夫人,死後卻並沒有擁有與之匹配的風光大葬。

在出殯的途徑之路上,秦瑤光命人搭綵棚、設祭桌,進行路祭。

她姓秦,是國姓。

並不姓崔。

她如果送葬,是崔家的榮耀。

不去,也有不去的道理。

在她搭好的綵棚旁邊,是淳寧設下的祭桌。

在出殯之時,皇太后沒有出現,只命了一名管事太監前來,替她扶棺前行。

明眼人都瞧在眼裡,崔家是越發不受皇太后待見了。

起棺之後,送殯的賓客不計其數。

大小轎子和各種馬車,足足排了四五里地。

先頭的已到了城門,後面的才剛剛從寧國公府門口離開。

各大世家,無論如今和崔家是否親厚,面子上肯定都不會讓人說閒話。

此外,還有大大小小和崔家往來的各級官員。

以秦瑤光為首的路祭綵棚,一水往下,足足排了兩條街。

停靈的不足,從出殯的風光裡,找回些面子。

崔家兒孫披麻戴孝,扛“招魂幡”、拿“哭喪棒”,吹鼓手跟隨棺材一路前行。

後方,還有一路誦經的高僧。

出殯隊伍一邊走,買路錢一邊撒向天空。

聽見越來越近的動靜,秦瑤光對鄧嬤嬤點頭示意。

茶桌上擺滿香燭供品等等祭品,紙錢被高高揚起、又在半空中紛紛揚揚而下。

三十二名力士,抬著足足六寸厚的金絲楠木棺樽緩緩從綵棚前走過。

紙錢漫天飛舞,場面隆重哀慼。

秦瑤光的心裡泛起一股不屬於她自己的情緒,悲傷得不能自己。

不是第一次了。

摸了摸臉頰上冰涼的淚,秦瑤光猜想,這份情緒,只可能出自原主。

她連老夫人的面都沒見過,還遭受了崔家的脅迫刺殺,又怎麼會為了她的去世而傷心流淚。

細數整個崔家,她最有感情的,唯有皇太后一人。

難道,原主並未離開,一直都在她身體內嗎?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怎麼不可思議,都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真是這樣,那她穿書而來的目的,是替原主重活一世?

還是彌補遺憾呢?

抑或是,贖罪?

她試著在心裡呼喚原主,卻並沒有獲得回應。

看來,只有原主情緒激動時,才能被她感知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