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浙直總督,都督南直隸、浙江、福建軍務,是朝廷對倭戰爭的統帥。這幾年來,在他的主導下,大明朝對倭之戰,被動挨達的鼻勢被逐漸扭轉過來。到如今,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如果不出意外,戰事應該在一兩年之內結束。
想當初,區區百餘個倭寇就能在內地轉戰千里,所向披靡。福建、浙江戰事一片糜爛,已經到了處處漏洞,束手無策的地步。
可就是這個胡宗憲一出手,就將整個江南亂局徹底穩定下來。顯示出高超的軍政才能,實是當下最出色的能臣幹員。
只可惜,比人確是沒閣首輔嚴嵩的得意門生。
也因為胡宗憲在軍事上的出色表現簡在帝心,嚴嵩的地位才得以屹立不倒。
可以說,胡就是嚴黨的擎天一柱。
綸一臉的欣慰:“王爺果然是xiong有大局,如今,江淅福建抗倭戰事已經到了最關鍵時刻。若要倒嚴,必須先倒胡。可是,胡若一去,江南戰事只怕又將不可收拾。況且,前線的糧秣供給,都是由嚴黨一手把持。此時動嚴嵩,牽扯實在太大。萬歲近年一心問道,性極喜靜,竭力維持一個豐亨豫大的場面只怕不想動那嚴嵩,至少在江南戰事沒有徹底平息之前不會有所動作。王爺能夠想到這一層,譚綸心中甚是慰籍。”“可恨不能板倒嚴嵩。”裕王嘆息一聲,又想起當年嚴嵩一心扶持景王上位,心中沒有由來地一陣痛恨。
遲疑片刻他忍不住說:“二華,既然胡宗憲此人如此關鍵,可否爭取一下?這幾日,我也找張太嶽商議過此事。張居正說,此事可行。
胡宗憲畢竟是進士出生,道學門徒。為人剛正嚴明,嚴嵩雖然是他恩師。可天地君親師,這君還是排在前頭的。孤聽人說過因為嚴嵩斂財亂政一事,胡沒少寫信勸戒。可見此人心中還是有朝廷的,不可能為一黨之si而置國家大事於不顧。
二華,你也是在浙江呆老了的人,同那胡宗憲也熟。不若去一趟南京,陳以厲害。就算他不願意改換門庭,只需實心用事,儘快解決江南戰事不養賊自重就可以了。”
“胡乃君子也,事或有可為。”譚綸眼睛一亮:“此言甚妙,若能去了胡宗憲,嚴嵩何足道哉?即便此事不成,只要胡宗憲早一日平息戰事嚴嵩就會早一日倒臺,譚綸願往。”正在這個時候,有王府的小太監在門外報:“王爺譚大人,有一個姓黃的客人來訪,說是北邊來的。”
聽到這話,裕王和譚綸臉色大變,二人都知道,所謂姓黃的客人,其實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錦。
抽了一口冷氣彼此都心中一震:這個大太監,皇帝最親信的心腹深夜來此肯定得了天子的口喻,這事怎麼看都透著不同尋常。
“開中門本王親自迎接。
”裕王忙喊了一聲,又看了譚綸一眼。
譚綸微微地點了點頭。
二人整理了一下衣冠,同時走到大門口,卻見漆黑寂寥的大門外孤零零地站著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人,他一身布衣,看起來毫不起眼,甚至還帶著一絲孤苦的味道。
“小老兒黃三拜見王爺。”黃錦作勢要拜。
還沒等他拜下去,裕王已搶先一步將他扶起,客氣地說:“黃老爺子怎麼得空到小王這裡來,快裡邊請。、,
“不了,小老兒何德何能,如何當得起王爺一個請字。”黃錦苦笑一聲,將一疊稿子塞道裕王手中:“王爺,這本書是一個叫吳節計程車子所作,老爺子說了,寫得不錯,讓我星夜送來,讓你好好讀讀。又說你這些年過得苦,讀書也認真。平日裡也可看些閒書消遣。”
“吳節,是誰?”裕王一愣。
“陸家族學的一個學生。”黃錦大概將吳節的來歷說了一遍之後,也不停留,轉身就消失在黑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