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第三題是〈書經〉裡的一句,更簡單,吳節在這其中又夢迴了現代社會一次,將後面兩個題目的大結也給查出來,背熟了。
好在這三題一作完,他提筆忘字的毛病總算糾正過來,也沒有一寫字就自動替換成漢語拼音的毛病。
唯一鬱悶的時候,第一夜因為熬了個通宵,然後又睡了一個白天,時差出了問題。接下來兩日都是晚上寫卷子,白天睡覺。
這考場的白天究竟是什麼情形,他竟是一無所知。
只知道這秋雨就沒有停過,淅淅瀝瀝落了三日,天氣一日冷於一日,坐在考場上,血脈不暢,竟有些僵手僵腳之感。
對面的死胖子作題非常不順,那到卷子之後,不住唉聲嘆氣,又咳得厲害。
一張臉也不知道是緊張還是病得,紅得非常奇怪。
……
油燈的燈光一閃,熄滅了,卻是燈油已經燒乾。
考舍裡一團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耳朵只“沙沙”的雨聲,間或幾聲壓抑的咳嗽。
這是最後一天的黎明。
最後一題的題目是〈皆雅言也葉公〉,這是一個現代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所謂的“截搭題”。
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上面一章書的最後一句或幾個字,和下一章書的開頭幾個字或開頭一句聯在一起,甚至語不成文,照樣可以作為題目,以之寫八股文。
如這道題目:上半句“皆雅言也”,出自上《論語》、《述而》第十五章。原章書雲:“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下半句“葉公”二字,出自同篇第十六章。原章書雲:“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述而》篇是記孔子廉己誨人之辭,容貌行事之實的一篇,各章書都很出名,這兩章書更都是《論語》中的名文,常被人們引用。而此題只出前一章最後四字及第二章開頭兩字,連在一起,“皆雅言也、葉公”,從表面邏輯上講,簡直不知所云。
這題目出得怪,估計是包應霞覺得前面三題實在簡單,故意弄了這麼一出。
不過,這種題目要想難到考場裡的答題高手們,也不是那麼容易,但至少可以刷掉一批學養不夠淵博,思維不夠活躍的考生吧。
吳節早早地想了範文,又寫好了最後部分的大結。
正要謄錄,燈卻熄了。
只等躺下睡覺,等到下午時在謄錄上去,然後交卷出場。
鄉試終於要結束了。
躺在炕上腦子卻那篇範文的字字句句卻不斷湧上心頭:“明聖訓之有常,而楚大夫又可記矣。
夫雅言而曰皆,則詩書禮之外,夫子固不言也。彼葉公者,又何以書哉?
……
此所以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乃置於不答:殆以其人其言,不過在南人有言之例,吾夫子之雅言,固不足以語之也。
……”
這篇文章的原作者已經不可考,卻寫得不錯。而且,這種怪題,只要能答出來,就算是過關了。
“最後我能拿第幾名呢,中舉應該沒任何問題,關鍵是名次。”吳節朦朧地睡著了。
時差沒有倒過來,這一覺睡得淺,竟被冷得醒了過來,抬頭一看,雨絲依舊,天色黯淡。
也不知道是什麼時間,可對面考試考舍的考生們都已經停筆不作了。
那陸軒和林廷陳更是生起了火,悠閒地坐在考棚裡品著茶水,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顯然考得不錯。
就連那死胖子也作完了卷子,懨懨地坐在凳子上,依著牆壁,額頭上敷著溼棉巾,估計正在發燒。也不知道他做得如何,但看他的氣色,灰敗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