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顧松再一次長談之後,各種應對開始啟動了。
手段如此暴烈,對阿美的反噬當然也會存在。
顧松要做的,就是提醒他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擴大這種反噬的影響,分化他們,聚集更多的親善和同盟力量。
現在的華國,有準備、有技術、有資金、有市場、有未來。
後面就看局勢走向,華國和hsda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了。
單就顧松來說,他最關心的事情,燧石空間城的建設,能得到最大的支援就可以。
……
目前,有兩座微型聚變實驗堆已經在工作。
一個位於月球背面的隕石坑底部,另一個,位於地球軌道上的燧石空間城。
此刻,燧石空間城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原本圍成了一個環形的太陽能電池板,開始隨著支撐桁架平移,露出已經安裝好環形艙壁的碟形空間站,彷彿在為它增加厚度。
它已經是太空中最大的一個人造物了。
碟形空間站的直徑達到百米,厚度也已經有20餘米。原來被太陽能電池板遮住的地方,赫然還留著一共四個機械臂。
空間站的外表,赫然有各種導軌存在。
此刻,一個艙段剛剛對接在碟形空間站的圓心,被一圈太陽能電池板擋著。
機械臂們開始移動,它慢慢移動到剛剛對接好的艙段處。
機械臂上的光學鏡頭和雷射測距等各種感測器開始工作,在機械臂的運動下,精細地檢測對接完成後的艙段情況。
然後,機械臂開始工作。
它們在拆這個艙段。
如果以地面的速度來說,這個速度很慢。
但在太空中,這幅景象有點不可思議。
一個個機械臂,自動地把一個近20米長、直徑4米多的太空飛行器外殼給拆開了。
它的內部,居然滿滿當當的,是一卷一卷黝黑的材料。
機械臂拆卸完這個艙段的外殼,在卸下各種零件之後,艙段的外壁也變成了一片片標準的材料。
在機械臂的不斷的勞作中,原來送上太空的艙段艙壁所變成的標準材料,首先被有計劃地放置在導軌上。材料移動著,似乎在構成一個個隔斷,從俯視的角度看,像是一個移動的迷宮。
機械臂的測量感測器顯然是在不停地測量著它們所放置的位置,力求精準。
然後,那一卷卷材料終於開始被剝開,切割,然後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安裝、固定。
百米直徑核心艙的外壁,從這個工作現場來看,似乎只是薄薄的一層材料。
一個核心艙段送過來的材料,歷經了幾日夜不眠不休的工作,只是把最外一層的艙壁給蒙上了,順便,在內部形成了一些路徑。
看上去就像粗製濫造的鐵皮模型。
但沒關係,在地球軌道這個其實還挺安全的太空環境裡,暫時這樣就夠了。
外側的四個機械臂開始從原來的碟形空間站內部取出一些材料,在新蒙上的外壁表面鋪設新的導軌。
新艙段包括外殼和內部的材料都被消耗完了,但對介面仍然在。
外部的導軌鋪設好後,四個機械臂和環形太陽能電池板桁架繼續開始移動。
同時,一個新的艙段已經完成了發射,正在追趕燧石空間城,準備自動對接。
在十字形空間站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第一個扁圓柱碟形結構後,似乎接下來的建設工作,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
……
地面上,動盪只在一些「邊緣世界」上演著,大國還如往常一樣,由龐大的國家機器主導著整個社會的運轉。
但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