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我這不是先給您打個招呼預訂一下嗎?這麼好的苗子,不搶先下手可得悔斷腸。」
工部尚書見馮克己沒把話說死就知道這事兒有門兒,顧淮之年紀輕輕就成了三品侍郎,多少眼睛盯著呢?只待在一個地方也不行,就該趁著年輕去六個部門都轉轉,到時候拜相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正好現在年輕,要是出了什麼差錯還有他們這些老東西能頂一頂,多好的歷練機會。說起來那小子也真是厲害,走到哪兒就把財運帶到哪兒,去康郡,康郡從一個鳥不拉屎的窮酸地兒搖身一變成了繁華不弱於京城的富庶郡;當青州刺史,三年時間,青州的發展速度就跟坐了馳道似的蹭蹭往上沖;回京後進了戶部,戶部立馬從弱小可憐的窮光蛋變成金光閃閃的暴發戶。這等傳奇經歷,其他人私下裡都管顧淮之叫財神爺。
這世上,又有誰會討厭財神爺呢?
顧淮之完全不知道有兩位大佬為了他的去向爭得面紅耳赤,最後又默契地達成共識。他現在就是後悔,後悔自己出門沒多帶幾個護衛,不然怎麼都得讓護衛給眼前這幫混蛋套個麻袋打他們一個生活不能自理再說。
這話得從顧淮之教完子後說起,和兒子互吹完之後,顧淮之想著和西域的馳道也該開工了,一時心血來潮便去了工地上看看。
這一看,就看出問題來了。
顧淮之修馳道,從來都是以僱傭的方式僱老百姓過來幹活,給的待遇也不錯,尤其是中午的那餐飯,油水十足。在青州時,顧淮之就是憑藉這招贏得了大半民心。
然而這次,顧淮之穿著常服往工地那邊一走,臉色就沉了下來。不說其他的,前來修馳道的百姓碗裡的東西已經告訴了顧淮之許多問題。那裡頭雖然是一碗乾飯,菜卻少得可憐,還儘是一滴油水都沒有的水煮白菜,每人只得了四五片。
顧淮之不由雙目冒火,呵呵,搞小動作搞到他頭上來了。他要是不好好發作一回,這幫人怕是不會明白爪子伸得太長會被剁掉的道理!
第114章 徹查
也是顧淮之大意了,早幾年在青州時,他威名在外,動不動就喜歡搞微服私訪那一套,下面的官員是真怵他,不敢觸他的黴頭。再加上顧淮之軟硬兼施,又給他們發了不少獎金,底下官員心裡還挺美,獎金的數額可不少,都快趕上他們以往昧著良心伸手貪的數目了。能光明正大地進銀子,誰還願意冒著掉腦袋的風險伸手去貪啊。
青州算是顧淮之一手帶起來的,之前在康郡的時候,其他官員就瞭解了他的行事作風,後來顧淮之擢升青州刺史,和其他官員早就過了磨合期,下面的郡守們自然不敢亂伸手。
現在進了京城,顧淮之在戶部的根基不如在青州時穩,戶部這個實權又有油水的部門,裡頭派系林立,人際關係極為複雜,隨便拉個人出來都有一兩個靠山。所以,即便顧淮之出身好,能力強,這幫傢伙也不像青州那幫官員一樣對顧淮之敬畏不已。
反正大家後頭都有人,顧家再厲害,也不至於跟這麼多人撕破臉。說白了就是有恃無恐。
然而,他們失算了,顧淮之還真敢和他們翻臉。
這幫蛀蟲都是些什麼玩意兒,有本事作死就得有本事扛住東窗事發後的結局,想拿人情關係說事兒,沒門!
再說了,這可是顧淮之任戶部侍郎以來辦的第一樁大事,真被這幫蛀蟲攪和了,顧淮之不要面子的嗎?
本著消滅蛀蟲人人有責的原則,顧淮之帶足了護衛往工地上轉了一圈,在看到前來修路的百姓碗中的稀飯後,顧淮之怒極反笑,連著道了三聲好,「本官給你們那麼多銀子用作伙食費,你們就讓百姓們喝稀粥?」
負責後勤的小吏當即就白了臉,汗出如漿,跪在地上不敢發一言。
顧淮之也懶得管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