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縣令心下惴惴,這位還真是來打聽底下縣令們的名聲的啊?這才來多久,連自家兒子要定親這事兒都知道了?
心中已經轉了好幾道彎,陳縣令面上依舊笑意盈盈,眼中恰到好處地露出一絲驚訝,又帶了幾分喜色,一臉榮幸道:「家中小子的親事,哪裡值得府君費心。能得府君一句過問,便是天大的福分了。」
這話真沒誇張,即便這會兒已經開了科舉,世家千年積累下的底蘊,在其他人心中依舊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以顧淮之的身份,他要是誇了誰,那人立即能聲名鵲起,身價立馬提升好幾檔。所以陳縣令聽了顧淮之這番話才這麼高興。哪怕官場上名士的影響力要稍微弱一點,但誰心裡沒點虛榮感呢?裝逼的大好機會都到了眼前,誰能拒絕得了呀?
顧淮之在陳縣令這裡得到了最高階別的待遇。
但顧淮之並不十分感動,反而向陳縣令提出,「聽聞安順縣內有不少名勝古蹟,陳大人若是有空,不如陪我一同去看看?」
作為不大喜歡出門的宅男,陳縣令心中其實是拒絕的,那幾個地方有什麼好去的,在家待著陪妻子孩子不香嗎?然而顧淮之都親自來了,陳縣令也不能真讓顧淮之一個人出發,只能高高興興地應了。
一路上經過好幾個村莊,顧淮之還是照常下車同當地老農聊聊天。陳縣令心裡都忍不住犯嘀咕,這做派未免也太平易近人了,哪裡有府君的派頭?別說府君了,就連他這個縣令也沒這麼接地氣過。
顧淮之當然知道陳縣令沒這麼幹過,怕是都沒下過鄉,不然的話,這些百姓也不至於不認識本地父母官。
顧淮之淡淡瞥了陳縣令一眼,繼續同老人家說話,問清了近年的收成,又問了開荒之事。
說到開荒,老人家頓時激動了起來,滿是褶皺的臉上頭一回出現舒展的笑容,樂呵呵道:「我家裡八個男丁,按一個男丁兩畝地算,我們能得十六畝地呢!陛下果然是真龍天子,明年我們就能餘下不少糧食。到時候,再把屋子擴一擴,好給孫子說媳婦兒!」
顧淮之順著說了不少好話,把周圍一圈人說的眉開眼笑,臨走時還從地裡摘了一些新鮮青菜要送給他。顧淮之哪能要他們的東西,然而老小老小,老人家上了年紀脾氣就容易固執,顧淮之在他們面前也沒架子,貴人身份帶來的壓迫感幾乎為零。顧淮之好說歹說,才讓他們打消了這個念頭。
陳縣令在一旁看得嘖嘖稱奇,他當縣令這麼多年,遇見的官員也不少,各種路數的都有,但顧淮之這種做派的,還真是第一次見。
陳縣令最開始跟著顧淮之出城下鄉,也就是陪領導的社畜心態,面上笑嘻嘻心裡哭唧唧。但這一路走來,陳縣令由衷地對顧淮之生出敬佩之情。當官的能做到顧淮之這一步的實在太少,哪怕顧淮之是裝的,能裝到這份兒上,那也值得敬佩。
陳縣令再也沒有比現在更確定,顧淮之這位年輕的府君,是真的把百姓放在心裡,想為百姓做一些事情的。
那他之前說的修路之事,絕對是實打實的修,而不是為了政績好看,隨便弄一弄糊弄上官的。
這麼一走,陳縣令猛然對顧淮之生出無限信心。這個領導,他可以!
顧淮之一點都奇怪陳縣令的態度變化,還是那句話,說什麼不重要,做什麼才重要,行動永遠比口頭的空話有說服力。哪怕顧淮之現在還沒正式啟動修路預案,陳縣令對他的信任度都已經暴漲了不少。
顧淮之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小半個月才走完安順縣內有看點的地方。這些景點都在一條主道上,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是仙女峰,一眼望去還真像個仙女在睡覺。仙女的頭、頸、身子樣樣不缺,任誰見了都得感嘆一聲神奇。至於月老廟那些景點,顧淮之覺得宣傳點還不夠,還得讓人寫幾個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