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皇帝又有新動作了。
之前決定開科舉時,眾人商量過許多次,最終才勉強達成一致,科舉可以開,舉薦制也不能立馬取消掉。這是為了防止野有遺賢的情況,同樣也防止科舉錄了一批有才無德的人,把官場搞得烏煙瘴氣,還找不到人頂替他們的位置。等到日後確定科舉選拔出的人才確實有才又有德,才慢慢取消掉舉薦制。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皇帝一拍腦門兒,剛進京的鄭氏子好像不錯,只可惜錯過了這次科舉。不如把讓人舉薦他,朕再賞他一個官職?
世家們一聽,這大概是皇帝在安撫世家,也算是他們這邊佔了好處,立即閉嘴。
寒門那邊,絕大部分都是剛剛才透過科舉才踏進官場,正是兩眼一抹黑當鵪鶉的時候,那還敢有意見?
於是,鄭文襄就這麼輕輕鬆鬆地被皇帝扔了個官職,跑來翰林院同顧淮之作伴了。
不得不說,有的人,運氣那是真的好。鄭文襄這情況,重度潔癖這輩子都不能參加科舉了,結果人家反手就拿到一個保送名額,這滋味可真酸爽。
當然,在顧淮之看來,這是皇帝想要分化世家的趨勢。不過,這皇帝眼光也夠嗆,一選就選了個不大可能按照他劇本走的好青年。雖然和鄭文襄接觸不多,但顧淮之依舊敏銳地從鄭文襄身上察覺到了某種和顧玦相似的氣質。不是中二,而是他倆都有一種「老子就是任性你講什麼老子都不聽」的勁兒。皇帝想收服鄭文襄這匹烈馬,肯定還要多費精力。
至於顧淮之,當然是趁這段時間把人拉到自己這邊來啊!按徐清漪的血緣關係算下來,顧淮之還得連鄭文襄一聲舅子呢。這不比皇帝更有優勢?
作者有話要說:顧淮之:就算是和皇帝搶人。我也沒再怕的
第66章 拉攏
顧淮之在鄭文襄進了翰林院後,有意無意地打探他的口風。和顧淮之做出相同行為的,還有徐暉,顯然,徐暉應該也知道了徐清漪與鄭氏的關係。
巧的是,鄭文襄也想多與他們接觸。畢竟顧徐兩家一直是一流世家,屹立不倒。鄭家想要重回巔峰,趁早融進顧徐兩家的圈子才會更順利。顧淮之不用說,鐵板釘釘的未來顧氏家主,徐暉也是徐家重點培養的子弟,兩人在家族中話語權都不低,不管於私於公,同顧淮之他們打好關係,對鄭文襄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翰林院其他人也沒覺得顧徐鄭三人的接觸有什麼不對。雖然開了科舉,寒門子弟也在翰林院中佔了一席之地。問題是現如今門第觀念依舊森嚴,即便同朝為官,士庶私底下也沒什麼交流。哪怕在寒門學子眼中,鄭文襄沒參加科舉純粹是沾了姓氏的光才能進入翰林院,但顧淮之和徐暉二人同鄭文襄來往,那也太正常不過了。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真實,哪怕鄭氏沒落了,那也是頂級世家的底蘊,和現如今頂級的世家交好,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顧淮之原本是想和皇帝搶人,避免鄭文襄被皇帝忽悠瘸了真同世家卯上成為皇帝手裡的槍。結果接觸下來才發現,鄭文襄早就看透了皇帝的打算,想來一把吃了不認帳的操作——好處都拿著,但跟世家翻臉是不可能翻臉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翻臉的。
賴帳賴得理直氣壯,讓顧淮之都不由感慨一聲鄭文襄真是悟性過人,還沒踏入官場就已經深得混官場的終極奧義,那就是臉皮必須要厚。
不過這樣的發展明顯對自己這一方有利,顧淮之心裡還真挺美。反正這波下來頭禿的又不是他。
至於範婷那邊,顧淮之也安排人進了范家的家廟,怎麼著也要從範婷嘴裡套出點有用的訊息來,不然都對不起範婷的金手指。
範婷果然也沒讓顧淮之失望,半年後,在家廟吃齋唸佛受盡磋磨的範婷突然又回到了范家,還受到了范家的重視。顧淮之一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