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這才收了淚,牽著顧燮的手往裡走,一邊走一邊向顧燮介紹,「這是你二嬸,那是你大妹妹……」
一家人互相見了禮後,顧淮之一家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見院中陳設與他當年離開是毫無差別,窗臺桌面更是一塵不染,便知這院子經常有人過來打掃,打理得十分精心。
這也不意外,現在掌管中饋的是他親娘,他的院子自然不會出任何差錯。
再晚些時候,顧玄和顧琉父子三人回府,一家人便更加熱鬧。顧燮鬼精鬼精的,最會看臉色,搞懂了一家人的關係後,瞬間明白他曾祖父才是站在顧府頂端的人,果斷抱大腿,規規矩矩地行完禮後,炮彈似的衝進了顧玄懷裡,眨巴著黑白分明的眼睛,軟糯糯地撒嬌,「曾祖父,燮兒好想你啊!」
只要討了曾祖父關心,以後爹爹想罰我也不成啦!
顧玄倒是一愣,家裡這麼多孩子,從顧琉那一代開始算,還真沒有一個對他這麼親熱的,對他畏懼多於親近。就算是他一手教養大的顧淮之,對他也不曾有過這般親密的姿態。誰讓顧淮之是個偽兒童呢,實在沒辦法真的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對長輩撒嬌。
顧玄見顧燮眉目清正,自有一番靈氣,心中不由一動,看向顧淮之,試探道:「燮兒應該啟蒙了吧,不若把他送到我這裡來?」
這是要親自教導顧燮的意思了。
顧淮之微微一笑,「您願意費心教導他,孫兒自是求之不得。只是這小子很是淘氣,孫兒怕他會鬧著您。」
「這有什麼,小孩子哪個不淘氣?」顧淮之毫不在意,轉而問顧燮讀了哪些書,學到什麼地方了。聽到顧淮之說他給顧燮請的蒙師是徐季陵幼子,顧玄頓時一怔,嘆道:「這便是我們兩家的緣法了。」
徐清漪則注意到在顧玄說出要親自教導顧燮後,三位弟媳略微僵硬的臉色。
顧淮之這次被調回京,官職還沒定下來,顧玄一時也摸不準元熙帝這回到底要把顧淮之放進哪個部中。主要是顧淮之這升遷速度太嚇人,不到三十歲便已是三品大員。跟顧淮之同屆的進士,現在官職品階最高的也不過從四品。顧淮之當初外放就是四品官,在任上幹得有聲有色,成為整個齊朝效仿的物件,如此大功,一個侍郎的位置應該跑不了。
本來官員任免是顧玄職權範圍內的事,不過元熙帝之前留了話,說顧淮之的官職由他來定,顧玄也不好自己做主。好歹是親祖孫,顧淮之又太過惹眼,由元熙帝御筆親點他的官職,更能堵住其他人的嘴。
顧玄心裡門兒清,現在戶部和工部為了搶顧淮之,兩部尚書都快打起來了。戶部尚書馮克己當初還對顧淮之頗有微詞呢,現在搶人就屬他搶得最兇。還說什麼顧淮之生財有道,有一雙點石成金的手,看看青州這幾年飛速增長的賦稅就知道青州的經濟發展得多迅猛。這樣的人才,天生就是進戶部的好苗子。
工部秦尚書絲毫不讓,說顧淮之在青州時也沒少搞建設,修路鋪橋築堤壩樣樣出色,這樣的人才,能不進工部?
兩家官司打到元熙帝面前,元熙帝也頭疼,這才耽擱了顧淮之的任命。
顧玄心裡倒是暗爽,淮兒優秀吧?我孫子!還是我一手教出來的!
兩位尚書再怎麼搶人,顧淮之已經進京,任命就不能再耽擱。
元熙帝特地召顧淮之進宮,仔細問了他青州的情況。
顧淮之沒興趣誇大自己,敘述重點全放在青州官員如何上下一心為民服務,百姓們又如何積極配合。殿內站著的太監宮女都聽得感動了,哎喲這是什麼感天動地的官民情,青州那地方,山好水好人更好啊!
元熙帝聽了便笑,右手虛指顧淮之,搖頭笑道:「你啊,六年不見也開始耍滑頭。那青州要真是你說的那麼好,之前歷任刺史也不至於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