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這才是正理嘛,官場上那來的朋友與敵人?就象他與太原王家一樣,開始是生死大敵,現在卻成了最好的盟友關係。
這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漸漸在血營強勢下,也有許多人想議和了。畢間他們富貴也是來自這個太平的國家。真的國家到了四分五裂的時候,自己也未必有好日子過。
但有少數人還是頭腦很清醒的,知道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如果血營這口氣喘回來,到時候更加強大,也更有話語權,如果王畫再次翻臉又怎麼辦?
可所有大臣都在記掛另一件事。
那就是那份名單,如果李顯按照這個名單去重用大臣,至少有二十個大臣進行強烈的調動。對朝堂那將是一次嚴重的大清洗。
一個個看著李顯,在猜測著他的心思。
李顯也不急,說了一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宗楚客還沒有回來,因此還沒有到安排的時候。
紀處訥走了出來,伏下奏道:“臣有一奏。”
“奏。”
“臣聞近日皇后與陛下衝突,齷齪數日,皇后粒米未進,滴水未沾。宮中議論紛紛。現多事之秋,如傳揚出去,恐百姓更為惶恐不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臣進諫陛下應與皇后主動重修琴瑟之和好,乃國家之福,百姓之福。”
李顯真讓他氣著了,怒氣沖天地說道:“這是朕的後宮之事,管你何干?”
“陛下之事,乃國事,後宮之事,更是國事,何與臣無干?”
如果拋開他的歷史,還真以為他是一個忠臣在進直言。
但很多大臣能有資格說出這句話,可紀處訥卻沒有資格說這句話。李顯怒氣衝衝地說道:“紀處訥,如果你真是忠心到這地步,也不會參與藏寶圖案。請你做好自己的本份。”
李顯話音還沒有了,伏下來一大群大臣,紛紛進諫,要求李顯不要再與韋氏產生分岐,大家互讓一步,後宮安,天下安。
李顯都氣昏了頭,老子就是因為這個皇宮沒有安好,才有這個天下未安的。這分明是逼宮啊。
他求助地看著沒有吭聲的大臣,還是有的,不過不到一半。這讓他更加感到心寒。
這些大臣有的想說公道話,可看到這個陣場,都不敢吭聲。而且這些人拿後宮說事,也不大好插言,並且一插,等於是直接與韋氏對著幹,這幾天皇帝有那麼一點好轉的跡象,可天知道他能保持幾天?
於是成了一半大臣逼宮,一半大臣沉默不語的局面。
看到這情況,張說嘆了一口氣,反正自己也將韋氏與諸韋得罪完了。如果這一次讓這些大臣得逞,朝堂將會越來越惡劣。於是站出來說道:“臣有一言。”
李顯欣喜地說道:“張卿,請說。”
“臣不知道陛下在後宮之中有沒有與皇后爭執,只是臣不明白,大臣不得與後宮勾連。後宮發生的事情,為什麼那麼多大臣都知道呢?”
這一問,這些大臣停下來喋喋不休,一個個臉上臊得痛紅。
實際上知道真相的大臣真沒有幾個,張說也不知道,大多數都是附從,在拍韋氏的馬屁。
可如果是蕭至忠說出這句話還好一點,問題的根源就在張說身上。逼李顯是假的,聯起手來對付張說是真的。
張說前面說完後,後面韋溫說道:“陛下,臣有一奏,臣得知了張說與反賊勾結的證據。”
說著從袖裡掏出一個摺子,交給太監,遞到李顯面前。
他前面一掏,後面許多大臣都掏出了摺子。這都是事前商議好的,配合韋氏將張說打下來。
李顯看著這些摺子,臉色變得更陰冷。如果不是昨天與李旦商議過,今天這個場面就將自己震住了。他陰著臉不說話,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