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豪門大院,學館祠堂,一齊燃燒了起來。烈焰協裹著濃煙,吞噬著城中的生命。蒙古人、契丹人、党項人、漢人,宋人,不分國家,不分語言,不分宗族,一同裹進遮天烈焰裡。
殺入城中的元軍四散奔逃,拼命向城外跑去。大批趕進城中計程車卒參與殺人遊戲計程車卒不明白城中發生了什麼,收攏不住腳步,與逃跑者撞在一起,相擁著滾在地上。無數雙腳步踏過來,將倒地者踏成肉泥。
“南蠻子用火,南蠻子用火…”,有北元將領絕望地喊道,分不清楚是自己的行為引起了這場火災,還是城內守軍可以引誘他們進城同歸於盡。
之前通向快樂的天堂的城牆豁口此時已經是唯一的逃生通道,士兵們擁擠著,不惜拔刀相向。幾個元軍將士被火焰追上,捲進煙塵中,身上的皮甲成了奪命陷阱,呼啦拉,火苗竄起老高。幾個探馬赤軍嚎叫著從火堆中衝出來,衝向倒塌的城牆,沒等靠近,就被爭著出城的其他士兵用刀砍倒,身上的餘火被自己的血澆滅,發出刺鼻的腥臭味。
整個城市都燃燒起,烈焰翻卷著,烤得天空一片血紅。
宋景炎三年六月,索都還攻潮州。宋知州馬發城守益備。索多塞塹填壕,造雲梯、鵝車,日夜急攻,發潛遣人焚之。凡相拒二十餘日,城牆為回回炮所毀。索都下令屠城,及午,天忽降烈火,軍士死傷無算。
後人修著的《續資治通鑑》如是記載。抱著個人的觀點,史官刻意忽略了當時流傳的傷亡數字。留在潮州城沒有成功突圍的百姓七萬餘人死於火海中,或者北元士兵的屠刀下。而元軍,也有兩千多人在火災爆發時來不及逃走而被燒死,近萬人受傷。
史書沒有記載,到底是元軍屠城時四下放火引發了潮州城的這場天災,還是守將馬發刻意縱火,與攻入城中的元軍同歸於盡。
這場烈火帶來的震撼也遠遠不是傷亡了多少軍民可描述。事後,索都繼續東進,遭到了地方武裝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很多山寨都戰鬥到了最後一人。而他的屠城政策的效果越來越差,個別城市降而復叛,叛而復降,折騰得北元大軍來回奔波。
比歷史更精彩的是後世的評論,談及這段血與火的歷史,一些傳統的史家自然對馬發這種抵抗到底的行為給予了很多讚譽,認為他們最後與城俱殉的壯舉,極大鼓舞了當時的抵抗力量,展示大宋帝國除了柔弱與繁榮外,血性的一面。而一些新潮的學者,則認為明知道守不住卻依然選擇堅守,是對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在此案中,馬發比索都罪孽還大。
當然,這還不是最有特色的觀點。最有特色的觀點出自一個沒讀過幾天書卻自視才華橫溢的年青人筆下,他比較了元軍在江南的百餘次屠城行為和潮州大火的一些歷史記錄得出一個結論,是馬發的抵抗,才引發了索都的屠城。而知州馬發是個沽名吊譽的偽君子,他為了成就自己的忠義之名,不惜在城中放火,讓幾萬百姓給自己殉葬。雖然這個觀點和“強姦案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受害人的抵抗激發了嫌疑人的獸慾”的說法一樣,不值得一駁。但了這個觀點的人,卻的的確確為自己博得了極大聲名。
潮州大火的第二天夜裡,一支艦隊沿韓水逆流趕到,趁夜再次襲擊了北元水營,讓索都麾下的這支內陸水軍遭受到了滅頂之災。一百多艘船被焚燬,三千多人陣亡。
“方將軍,你打算去哪?”站在甲板上,透過望遠鏡看著餘燼剛熄的潮州城,破虜軍水師統領杜滸對自己身邊的將軍低聲問道。
這麼大的火,城中肯定不會再有一個活人,回潮州已經沒有意義。而像方勝這種年青並有才華的將領,正式自己麾下由海盜組成的水師所缺乏的。
“先去上游找個地方避一避,然後回潮州”方勝紅著眼睛回答。他與杜滸在汕頭相遇,安頓好了船中蒙童後,星夜趕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