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2章 虛極狀態(謝謝“閔王”的靈感膠囊)

疼痛,甚至感受不到時間,……

偏偏又跟昏迷、死亡的狀態不同。

張天能夠知道自我的存在,知道自己存在一片虛無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

張天從虛無之中,喚醒了一點靈光。

隨之意識從虛無之中脫離而出,迴歸身體。

第一個在腦海裡泛起的念頭,就是紫陽真人教他的一句話——致虛極,守靜篤。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外界干擾和影響。

論道大會上,紫陽真人和白玉蟾給張天解釋得極為詳細。

奈何當時張天連小周天都沒有打通,自然理解不了這種高層次的入靜境界了。

北極一行後,小周天已通,現在又窺到了大周天的門徑。

張天終於對這種玄乎的境界,有了自己的感悟。

這種境界,是一種比大蒙草原上的入定更深層次的境界。

一般來說,人修行時的入靜分三個等級:身靜、心靜、意靜。

前兩個境界普通人都能夠體會到。

身靜可以簡單理解為心平氣和。

常年身靜之人,百病不生。

而心靜,在心理上又叫“心流狀態”。

例如對某種事物痴迷到一定狀態,不知不覺時間已過,即為心靜狀態。

當初張天上太空進入九重天前的太空漂浮,以及在大蒙的入定,都屬於“心靜”狀態。

但第三等級的“意靜”,基本上未修煉的普通人很難進入。

“意靜” 狀態下,唯有意識獨存。

意識之外,八面虛空,上下左右前後內外不見一物,因此又稱為“虛極”。

如果自我意識能夠在這種狀態長期穩定,即“靜篤”,說明自身境界已經穩定。

否則的話,依然需要不停修行,以期能夠隨時進入這種狀態。

不過,“致虛極,守靜篤”只是講述人修行的一種境界,而不是修行的目的。

修行的目的在《道德經》中也有描述,就在這兩句話的後面。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意思為:維持住這種“虛極”的意靜狀態,萬事萬物並行發生時,我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迴圈往復的規律。

眾所周知,越是心靜之人,學習能力就越強。

在這種極致的意靜狀態下,能夠領悟的世間真理,自然要比其他人更深刻。

隨著靈光亮起,張天腦海中開始雜念泛起。

張天微微一嘆。

可惜了,這種“虛極”的狀態維持時間太短,來不及感悟任何東西。

當初在大蒙草原,自己入定之後,悟出了“四大基本力”修煉體系。

如果自己能夠長時間處於“虛極”狀態,說不定能夠進一步完善“四大基本力”的理論。

畢竟現在的“四大基本力”修煉體系,只有磁力修煉是由於自己特殊體質,已經經過了驗證。

其他的三大基本力,還處於理論假說階段。

怪不得老子說的是“守”靜篤。

想維持住“虛極”狀態實在是太難了。

只要稍稍有一點點雜念,就會從這種完美狀態中退出來。

進入之後,想要保持住,就需要嚴防死守,不讓雜念進入自己的腦海。

但這又涉及到修行的一個悖論:你越不想什麼東西,往往什麼東西就越揮之不去。

正如後世那個很著名的故事——別想那隻大象。

只有打破這個悖論,能夠自由控制雜念,那才算是得道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