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皇莊的管理者將來自皇室的學校,而學生則主要來自烈士子女,勳貴後代,總之所有皇上真正的嫡系,他們走出皇家學校,緊接著就投入最基層的皇莊鍛鍊,然後和那些公務員考試的一樣升遷,最終在官場形成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這兩個系統互相制約,互相監督,再加上民間那些勳民和專職監察機構,最終形成多重監督。
大明的完蛋,就是崇禎這中二在東林黨忽悠下,自己毀掉了原本太監和文官互相制約的局勢,讓文官們做大到肆無忌憚的地步,結果把天啟裝傻充愣才建立起來的一切給毀了,他要真有他哥哥那水平,始終維持住太監和文官之間互相制約的局面,就是慢慢耗也把建奴給耗死了。
楊豐現在就是重建這個制約。
而且還是更多重的。
錦衣衛,文官,皇莊,民間的勳民,軍隊……
多個不同勢力並存,而皇帝需要做的,只是保證各個勢力之間的平衡。
當然也不是說這樣就完美了。
這世界上哪有完美製度,時間久了都會變質的,但至少在目前情況下這已經是楊豐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普及教育民智開化以後後人自己解決了。一個真正民智開化的社會里,無論出現什麼問題,總會有人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的,他們比楊豐窮搜枯腸地玩空想更管用,話說皇帝陛下也不是什麼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只是一個開掛的穿越者,最多知道有哪些是最低限度的原則。比如他知道必須讓耕者有其田,這就是最低限度的原則,所以他就算殺得血流成河也必須實現這一點,但耕者有其田之後如何種莊稼獲得豐收,這就不是他需要考慮的,也不應該由他去考慮。
說到底在這個純粹比爛的時代裡,他能夠建立起一個不是很爛的制度,這就已經足夠讓大明獨領風騷了。
考慮多了都沒用。
後世辣麼多大智慧者都解決不了的東西,向來自詡頭腦簡單五肢發達的楊皇帝,就更沒心情去浪費自己腦細胞了,能把土地分下去,他自認為就對得起老百姓了。
總之,就這樣在那些自以為皇上突然轉性,然後他們依然可以考進士做官發籤打板子計程車子們欣喜若狂的山呼萬歲聲中,楊皇帝的大軍兵不血刃地又進入了高郵。到這裡就暫時不能繼續向前了,再向前就是順軍在長江北岸最重要的要塞揚州了,而且因為楊豐推進速度太快,後續各軍也都沒跟上,尤其是那些滿載各種物資的漕船,這時候還在緩慢地過船閘,雖說還有支前大軍但終究趕不上船運。
要知道揚州是肯定不會不戰而降了。
就在明軍南下時候,一路路順軍也在不斷向著揚州匯聚,新的揚州節度使劉良佐在李自成嚴令下,不得不把自己的家屬送到南京皇宮當人質,然後率領著部下棄滁州增援揚州,再加上李本深和張應元兩部,揚州的守軍總數突破二十萬。李自成更是把能蒐羅到的大炮全部運到揚州,使得城牆上大炮總數突破了兩百門這樣恐怖的數字,裡面不乏大量之前那些士紳從澳門購買的,這些大炮還是當初為了抵禦順軍而購置,如今全都改行保衛大順朝了。
總之這時候的揚州城牆完全被一門門紅夷大炮和弗朗機變成了刺蝟,據說守軍光火繩槍就配備了四萬支,而且還有兩千多支昂貴的轉輪打火槍,其他諸如萬人敵,霹靂彈也就是陶製黑火藥手榴彈之類更是不計其數,反正楊豐過不了揚州就進不了長江,那運河緊貼揚州城南下,南邊瓜洲還有道船閘,繞揚州進長江這種事情是完全不存在的。
守住揚州也就等於守住了南京。
既然這樣,李自成和江南士紳們也都豁出去了,有多大力氣使多大力氣,真正全力以赴打贏揚州之戰,據說所有將領家屬都被關進皇宮當人質,誰敢後退全家都砍了,對於那些士兵當然不敢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