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兄,不要儘想撿漏。”
適時,周老笑道:“從古至今,能夠留下來的藏品,很多都是從地下出土,但是書籍是個例外。正是古人因愛而留、因善而藏、因藏而讀,才使得這些時代的載體和物證流傳至今,成為文化瑰寶。以前由於特殊原因,大家對書籍不重視,這情有可原。”
“不過,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大家自然重新拾起傳統文化。而且,由於不易儲存,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古書數量有限,精品更是難求。百年無廢紙,價格自然節節攀升。”
聽到這話,眾人十分贊同。
在古籍收藏界,真的就是百年無廢紙,時間超過百年,只要是流傳下來的,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價值。不要覺得這本書的作者默默無聞就置之不理,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印刷成書的都是精品。即使不是大家,也一定有其流傳至今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畢竟儘管歷史是縱豎下來,但是大家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卻需要橫向比較。旁徵博引,透過許多文獻資料,才能夠盡最大的可能把歷史真相還原出來。這種情況下,每一本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自然都具備研究的價值。
再說了,與現代機械化印書,一排下來幾十萬冊不同。在古代想要出書,那是需要很高昂的成本,作者想要印書,不僅沒有稿費,甚至還要自己掏腰包。
就是這樣,大家對於印刻的要求極高,精益求精,自然比較珍貴。尤其是孤本、珍本、善本,本本都是價值千金。
在古籍收藏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即善本時間早於乾隆。在古籍市場上,元代以前的書往往是論殘頁賣,明代的書是論頁賣,清代的書是論冊賣。對於現代的收藏家來說,乾隆以前的書都十分珍貴稀少了。
另外同一時期的古籍中,刻本優於印本,初刻優於翻刻,套色優於單色,圖畫優於文字。不同等級的劃分,已經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市場規律。撿漏的機會,自然越來越少。
其實在秩序混亂的情況下,最容易獲得成功。比如說在網際網路經濟興起的時候,一些人積極投身其中,很容易成就財富的神話。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格局的奠定,後來人想要獲得成功,那就需要鉅額的投資了。
收藏市場也是這樣,撿漏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資本的天下。普通人資金有限,只能折騰一些文玩核桃之類的小玩意兒。拍賣場上那些動輒幾百上千萬,甚至過億的收藏品,只有大富豪們才能夠玩得起。
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周老等人才會這樣感嘆。
“對了。”
與此同時,周老笑道:“當年你硬先生從我手中搶走的博古圖,現在應該沒丟吧。”
“什麼搶你……”
徐老不樂意了:“明明是你想搶我的,幸好我手快,才沒被你搶走。”
在說話之間,徐老站了起來,在旁邊的書架上翻找了下,然後小心翼翼捧著一本書冊走了回來。這一瞬間,王觀等人也頗感興趣,連忙留心關注。
“這是明代萬曆年間的博古圖……”
把書冊放下之後,徐老有些高興,也有些遺憾:“可惜不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圖。”
宣和,那是宋徽宗趙佶的年號。眾所周知,趙佶是個非常風雅的皇帝,在後人看來他與南唐的李煜差不多,都是水平極高的藝術家,可惜卻沒有做皇帝的天分,所以淪為亡國之君。
拋開趙佶在位期間的各種昏庸無道不提,但是在藝術方面,他倒是有不少貢獻。比如說命大臣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
博古圖著錄當時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銅器八百多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銅器的精華。每件東西都摹繪影象,勾勒銘文,並記錄器物的尺寸、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