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他調到繡衣衛。
不過鍾雲翔卻看不上這些藏在陰暗中的人,所以沒有同意。
暫時進入柳銘淇眼簾的,便是這麼四位青年才俊。
倘若他們能沒有意外的成長下去,十年之後,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不過在這裡面卻也有一個遺憾,就是他們這些人的年齡稍微大了一點,基本上都是三十四五歲了。
古代的學子們,天才人物還是不多的。
諸如劉仁懷那樣,十五歲高中狀元的簡直是鳳毛麟角。
就像是鍾昶那樣十八歲考中狀元的,也是很少很少。
通常學子們都是二十多三十歲才金榜題名,然後再在翰林院打熬年,出來的時候就是三十多歲了。
甚至四十歲的都有。
這樣一來,他們最應該去基層鍛鍊學習的時機就錯過了。
之後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會成為為了當官而當官的官僚,而不是為老百姓幹實事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庸官佔據了多數的重要原因。
你要說他們笨?
這怎麼可能?!
能在成千上萬的學子之中殺出來,成為全國前一百、前五十來名的人,怎麼可能是笨蛋?
只不過這些人因為長期處於勾心鬥角中,有沒有實事兒幹,所以才逐漸的碌碌無為,變成了趨炎附勢的官僚而已。
你要是直接讓他們開始鍛鍊,那麼不敢說百分之五十的人成才,但最少兩三成的成才比例是有的。
你硬要他們呆在翰林院裡面只是讀書和看公文、閉門造車的學習,很少人能熬得過來。
所以現在柳銘淇當皇帝了,他第一要素就是把這些翰林院的進士們全都拉出來。
一半的時間在六部實習,一半的時間在翰林院學習。
古代這麼鬆散的時間,這點勞累,可根本算不得什麼!
沒有磨礪,怎麼能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