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重新塑造了英國的高科技產業,將英國自己玩垮的汽車、核電、化學材料、高硬度合金、半導體及應用材料產業重新發展起來,英國的生物製藥、科技創新、人工智慧、大資料、基因工程、網路科技……這些領域的投資,幾乎都是華銀財團在幕後運作。
無論是bbc、《泰晤士報》,還是保守黨和工黨,心裡其實都很清楚,所以各方都有默契,儘量不觸及幕後的這些東西。
英國這些年,特別是保守黨執政的這4年能一直維持在3%以上的“gdp超速增長”,和華銀財團在英國投入的上千億英鎊密切相關,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已經成為歐盟的高科技典範和創新大國。
華銀財團以英國為據點,大肆吸收英美歐體系的高科技人才,以英國為據點,維護整個財團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強勢地位,這是全球精英世界眾所周知的事情。
按照保守黨的奧斯卡財相的說法,華銀財團是中英合資的世界財團。
原則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因為徐家和華銀財團的大多數財富追本溯源,註冊地都是在英國,只不過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
英國人還是要臉的,所以,抵制長和財團之餘,對徐家和華銀財團則是視而不見,儘量不去討論,包括這一次的聯合利華公司併購永泰化工旗下的日化業務,英國媒體的報道相對中國和美國方面都慎重的多。
其實,稍微有點頭腦的認真分析一下就能發現,這實際上是整個華銀財團在控股聯合利華,只是包裝的更好聽,更好看一些而已。
重點還是一句話,好的故事,更多的資本。
或者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做為整個銀魅計劃的最後幾個環節,華銀財團試圖控股聯合利華的各項工作已經開展了七年之久,準備的非常充分,也願意向公司內部數以百計的中小股東讓利,提出最合適的價碼和長期計劃。
徐騰是3月4日抵達英國,12日就速戰速決,簽署了協議,實現聯合利華公司與華銀財團旗下日化業務的合併,為這件事畫上一個句話。
當然,鑑於荷蘭的企業稅收規則更具優勢,聯合利華的實際註冊總部依然位於荷蘭,運營總部則保留在英國,實際產能較為分散,相對性的更集中於中國。
好的故事,好的計劃。
新誕生的聯合利華集團不僅有更好的故事,也將更精妙的利用各國稅收體系和生產、銷售成本的管控,追求更高的利潤。
下一步,徐騰會將帝國化工和永泰化工合併,這件事就要稍微慢一點操作了。
同聯合利華公司的董事會簽署正式的併購協議後,下午4點,徐騰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前往唐寧街,拜訪卡相,要就聯合利華的很多問題對保守黨內閣做出一些承諾,比如就業之類的問題。
距離兩人上一次的會晤,已經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幾個月後,卡相會訪問中國。
對這一屆的保守黨內閣來說,徐騰基本就是上帝。
沒有一個政客不喜歡和上帝做朋友,卡相也不例外,一如既往的隨性,就坐在辦公桌的邊緣和徐騰喝香檳,慶祝徐騰又啟動了一次成功的併購,已經快tm將英國掏空了。
英國的人工薪資太高,這一點決定了英國只能從事全球產業鏈的高階業務,從事科研開發、設計、財務運營和金融服務,將產能儘量交給中國。
對英國來說,利用華銀財團的資本,和美國搶奪英美歐體系的高科技人才,藉助中國資本的溢位效應和德國爭奪歐盟金融業的主導權,再利用中歐資本和美國搶奪世界金融秩序……這是英國最好的出路。
至少在卡相帶領保守黨執政的4年時間裡,整個戰略一直是成功,就是仔細算算有那麼點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