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一涮的羊肉串,給請進了揚州。然後有意將回師江南的“軍情”透露出去,再由老魏一行轉達給虎視眈眈的金軍。
從古泗洲出發的金軍鐵騎,聽信了魏良臣所言,誤以為揚州地區防禦空虛,可兵不血刃渡過長江,於是耀武揚威地向揚州方向殺來。當距離揚州西北的大儀鎮僅五宋裡時,突然附近傳來了石破天驚般的三聲炮響。轉瞬間,殺聲四起,二十幾支宋軍如疾風勁雨般殺了出來。這些宋軍以步兵為主,或持大斧、或舉砍刀,就好像一群被激怒的野獸,衝向猝不及防的金兵。
金將溫敦抱著死也要死個明白的想法定睛看去;只見不遠處的山坡上豎起了一面迎風飄擺的戰旗,上書“忠勇韓世忠”五個大字。溫敦知道自己上了老韓的當,直氣得渾身上下的汗毛就如同野豬皮上的刺一樣豎起來。也不顧左右阻攔,連親兵都沒帶,就獨自一人揮刀驅馬,向山坡上殺了過去。看到有人要奪旗,宋將呼延通輪著破陣刀,從山坡上策馬揚鞭迎了過去。二馬相交,僅用了一個回合,呼延通依仗從坡上往下衝的居高臨下的優勢,將溫敦輕鬆地斬於馬下。
失去了指揮的金軍開始驚慌起來,剛剛還在死戰的他們好像忽然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於是,許多人企圖逃離戰場,更有甚者乾脆就跪地求饒。
失去鬥志的金軍,在遭遇迎頭痛擊後,頓時大潰……
次日,另外兩路金兵在承州、天長縣一帶分別遭遇伏擊。
韓家軍三戰三捷,挫敗了金虜的兵鋒。
用兵如神,大儀揚威(5)
原本在兩軍交鋒中佔盡優勢的金兵鐵騎遭遇重創,除了被以逸待勞的韓家軍打了個猝不及防外,還緣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韓家軍是在一片不利於騎兵馳騁的沼澤地域內設伏,並且將軍佇列為五陣、設伏二十餘處,加深了縱深防禦,金兵即便突破其中一點,也很難使宋軍全線崩潰。
第二;曾經吃盡騎兵苦頭的老韓根據漢族軍隊以步兵為主的特點,採取了以步制騎的戰術。南宋將士手持長斧,上砍人胸、下砸馬腿,這與古代兵法中的“射人先射馬”如出一轍,將野戰變成了貼身肉搏,使騎兵無法發揮出靈活性、激動性、攻擊力強的優勢。
“大儀鎮之戰”發生的歷史背景,是在1134年岳家軍成功收復長江中游的襄陽等六座軍事重鎮後不久。岳家軍第一次北伐的成功,引起了偽齊政權的恐慌,誤以為得勝後的南宋軍隊將大舉北伐,收復以河南為重心的中原地區。而金軍的主力部隊,在西北地區的陝西省南部一帶接連遭遇失敗,“經過今天陝西省南部的漢中地區後,佔領長江上游的四川地區”的戰略企圖遲遲不能實現,於是也將戰略重點重新放回了長江下游的江淮地區。金、齊政權一拍即合,組成中外合資的聯軍後,於1134年9月向南宋在長江下游的防線發起了進攻。
用兵如神,大儀揚威(6)
當時南宋駐防在長江下游南北兩岸的主要有三支軍隊:
韓世忠所部,於1134年10月初4日從長江下游南岸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個津渡之一 —— 江蘇鎮江(另一個為採石),開拔到隔江相望的江蘇揚州;
張俊所部,駐紮在長江下游南岸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個津渡之一、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的採石(另一個為“鎮江”);
劉光世所部駐紮在長江北岸的淮西地區、與江蘇南京隔江相望的馬家渡,其中一部駐紮在長江北岸、今天安徽省南部巢湖地區的無為縣(當時叫“無為軍”)。
按照南宋的軍事部署,是由張俊所部移師到長江以北支援韓世忠的軍隊,劉光世所部則回師長江南岸的江蘇南京。但是張俊、劉光世兩員大將以種種藉口拒不執行詔命,結果是張俊所部移師到長江南岸的南京,劉光世所部則從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