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部分

卿所言甚是妥當,此事還要卿勞心勞力”

張叔夜起身致意,連聲不敢。

趙佶隨口問了一句“韓望勞苦功高,此次冒然辭官,是否朝廷措置不當?”

這不是措置不當,完全是重拳打擊,一次比一次重。韓望這種人,寧當雞頭不當鳳尾,讓他給童貫打下手是不可能的。

如果張叔夜說措置不當導致韓望辭官,那麼就是指證韓望心有怨望。若是說沒有關係,那麼韓望為什麼要辭職?

燕京戰役馬上就要開始了,這麼關鍵的時候離開,分明就是不給童貫面子。不給童貫面子,消極避戰,就是破壞平遼復燕的大業!

張叔夜對於能打仗的將領還是心有仰慕的,於是便說“韓望年輕氣盛,少了磨練,相信經一事長一智,日後自會明白官家苦心栽培。”

趙佶的心情真是大好,這個張叔夜神了,居然把自己的心思猜的透透的。

玉不琢不成器,韓望崛起速度太快,自然遭人妒忌。

也難怪,孤身一人南來,無根浮萍,朝中半點根基也沒有,別人不欺負你才怪了。

若是能夠低一低頭,趨利避害,說不定不用鬧到到這個地步。

丁佩再不濟也是趙楷提拔的宣撫使,你居然劈頭蓋臉一頓抽,太不給文官面子,也不顧皇室尊嚴。

童貫看準了你處在風口浪尖,這才出手。吞了你的連勝軍,就是給你一個教訓。

韓望啊,好好琢磨幾年,等悟出點道理再上陣吧。

朕相信你的能力非同一般,給你五萬兵都能帶的有聲有色。但是不經受挫折,就不會珍惜得到的權利,你畢竟是太年輕了,希望你能在真定好好領悟吧。

趙佶似笑非笑,“看來愛卿也聽了不少韓望的傳說啊,確實是個智勇雙全,有情有義的人,難得的人才!”

張叔夜沒和韓望有交集,他也知道趙佶會調查他和韓望的關係,所自然不會避嫌。若是因為顧慮重重而不明說,趙佶說不定會有另外的想法。

君王最大的通病,就是多疑!

“官家明鑑,為國舉薦,為國惜才,臣不敢因私廢公。”張叔夜立即伏地重申自己的忠心。

“朕與卿,君臣相知,快快請起。”趙佶哈哈一笑,將自己的顧慮說與張叔夜。

“你說的,朕豈能不知,然則鋒芒太露對韓望來說未必是好事。滿堂諸公昏昏碌碌,豈會容忍他這麼個異類,但凡遇著機會必定會吹毛求疵。”

張叔夜一時無言以對。

是的,雖說北宋的皇帝中,趙佶的君權最大,很多臣子不得不順著他的心意。但是仍然有那麼些大臣不惜忤逆趙佶,隔三差五的指責,甚至有些旨意被封駁回來。

當初太祖一句“與士大夫共天下”,故此那些士大夫們可以挺直腰桿和皇帝鬥法。遠的比如包拯,近的有李綱,他們的錚錚鐵骨響徹了千年而被民眾流傳。

更別說那些御史臺的御史,皇親國戚、王侯將相,無一不是他們開炮的好目標。反正有的沒的,哪怕是捕風捉影,就敢在朝堂上指著當事人的鼻子吐沫橫飛。

即便是證據不足或者偏聽偏信,鬧了烏龍,也沒關係,大不了被貶去嶺南打蚊子。而且還博得不畏權貴的美譽,幾年後,自己一方的大佬自然會提拔自己,再回京城。

這些都是朝堂的套路,已經被他們快要玩壞了。

當張叔夜回到驛館時,新兵集團的主副將已經任命,种師中為都統制,姚平仲、劉光世為統制。

看來趙佶還是有幾分知人之明的,種家在西軍中備受尊崇,因此請小種過來擔任橡皮圖章是最為妥當的。而實權操在姚劉二將手中,互相制約,可謂一碗水端平。

緊接著張叔夜也收到聖旨,升任京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