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下分組。”

張譚佈置的拍攝暫行大綱,基本上是囊括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內容,第一季七集幾乎無可挑剔,張譚自然全部笑納。

第二季七集褒貶不一,主要是人文部分講太多了,導演過於表現一些東西,結果落了下乘。但是老實講。張譚除了第四集不喜歡之外,其它幾集都還挺喜歡。覺得《腳步》、《心傳》、《相逢》、《三餐》這四集還是有質量保證的。

因為張譚沒打算自己連續拍個幾季紀錄片,所以這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他決定拍攝十二集,也就是《舌尖1》加上《舌尖2》的四集,以及一集超長的花絮。

吸取《舌尖2》的教訓,張譚嚴格制定拍攝內容,必須是食物為主題,人文不能佔比過重。

“大家都找好自己要拍的題材,回頭分完組,我們再仔細探討拍攝方式。嗯,分組的時候。儘量是有經驗的員工分開,加入各個導演小組。”張譚最後說。

紀錄片攝製組的成員,一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張譚原本的石頭團隊,一部分是央視紀錄片部門的員工。

六個小組,陳力、王曉宇、餘輝各帶一組,央視的馬志宇、苟玉才、趙世鵬也各帶一組。

……

分組結束後,一個小組包括組長共有六名隊員,分別是副導演、攝像、燈光和兩名場務。這六組人馬將在今後一年時間裡。天南海北四處飛,拍攝出張譚需要的大量素材。

會議接下來探討拍攝內容和方式。

“紀錄片本身就是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外國人為了拍一部紀錄片,甚至花費幾年十幾年拍攝素材。我們需要學習這種精神。當然我們不需要一個鏡頭拍這麼久,分配好各地的取材時間,到時間了就去拍攝。一年時間足夠了。”

張譚說完,又用投影機投影了幾張幻燈片。

“你們先看看我設計的幾張海報。”張譚按了一下按鈕。第一張海報投影出來。

海報很有意境,一雙筷子夾著一條裡脊肉的樣式。但是仔細看,會發現紅色的瘦肉部分是山的形狀,白色肥肉部分是河水,上面還有一條小船,黃色的肉皮部分則是一長串的麥浪。

等了一會,張譚又切換到第二張。這一張海報也是象形圖片,一個大海碗,上面漂著小船,將山水都納入其中。

接下來幾張,都是差不多意境的海報。

張譚轉而看向眾人:“大家大概能揣測到我要怎麼拍了吧?”

陳力點了點頭:“大致看出來一點頭緒,導演是要藉著拍美食來拍創造美食的環境與人對吧?”

張譚點頭:“大概是這麼個意思,當然也並非單獨拍環境或者人,拍環境、拍人就落了下乘,我們要拍食物。那麼食物是怎麼來的,誰發現了食物,誰創造了食物,誰吃了食物,那個地方吃食物有什麼風俗,都可以新增進去。”

接著他又仔細說了說,具體的結構模式,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將所有的細節都弄明白。

接下來幾天時間裡,張譚從央視拿到了高畫質攝像機等尖端裝置,分配給六個小組。這一次拍攝紀錄片,不僅要拍出人文,還要拍出畫面,用最美的畫面去呈現最美的食物和最美的中國。

幾天之後,攝製組兵分六路,開始奔赴全國各地拍攝。

張譚也不辭勞苦,飛來飛去,在各組之間轉悠,指導監督。

……

“譚張要拍紀錄片!”

這個訊息是在2008年的元旦到來後,被人傳開的。到了張譚這個級別,要做點什麼事情,根本就藏不住訊息。

他會忍著不說,就像他做慈善也沒聲張,但是不能保證身邊的人不說出去。尤其是那些記者,各種拉關係,總會讓一些員工心動,然後透露張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