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2頁

李鴻基笑語吟吟:&ldo;沒關係,你儘管大膽說出自己地看法。&rdo;

眾人見到皇帝如此關愛一個剛投不久的五品將軍,都感到奇怪,不明白皇上為何會重視這樣一個人,都靜等著李巖說話,看他是不是值得皇上看重。

李巖道:&ldo;我猜皇上的意思不是真要拿下福建,也不是要答應鄭芝龍地要求,讓他轉投我軍,只是將兩方談判的內容適時公佈出去,崇禎多疑,若是到了海上,就是朝庭有再多的軍隊,崇禎的生死也控制在海軍手裡,崇禎既然起了疑心,必不會放心讓鄭家地海軍來迎接自己。

而朝庭的海軍全被鄭周兩家控制,兩家實力相當,朝庭只有請廣東周家的海軍過來接應,不過東海的這片水域一直受鄭家控制,鄭芝龍一定不會答應。鄭芝龍受招安後,為了保住東海的水道,和周家還硬拼過數次,才劃分出勢立範圍,東面為鄭家所有,南邊歸於周家,鄭芝龍又怎會答應周家水師進入這片海域。

鄭芝龍不答應,周家就是再忠心耿耿,也不會冒兩敗皆傷的可能強行派遣海軍到天津將皇帝和大臣接到南方。這樣一來,落到朝庭的眼裡,恐怕就是周家也不可靠了,皇上英明,如此不費一兵一卒,朝庭龐大的水師就只能作為擺設。&rdo;

眾人明白過來,紛紛稱讚,賀珍在旁補充道:&ldo;這次不但可以讓朝庭對水師生隙,而且陸軍也是兩省之軍最為精銳,想必朝庭對這兩支軍隊也不能完全放心使用,到時更易被我軍擊破,我軍一統中原後,他們強大的海軍也就失去了討價還價的資本,沒有了陸地的支援,海軍也不過是無根之萍,不由他們不降。&rdo;

眾人嘆復,李鴻基卻怕鄭,周兩家見中原事不可違,率軍打下臺灣,憑藉臺灣作基地,到時唐軍的水師從無到有,那至少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平定。

只是鄭芝龍必定不行,他在歷史上清軍還未到時就張羅著要投降,盡撤仙霞嶺一帶的防線,而鄭成功現在才十五歲,恐怕還不能獨立領軍,唯一可慮的就是周家,不過,只要兩家不聯合,周家就是以臺灣為基地,也抗衡不了年。

李鴻基環顧了一下眾將:&ldo;各位,對於此次伐明還有何疑慮?&rdo;

馬維興帶頭道:&ldo;皇上明見萬理,此次必定一戰功成,一統中原,指日可待。&rdo;

李鴻基笑罵道:&ldo;你怎麼也學會和別人一樣溜須拍馬。&rdo;

馬維興面帶憨色:&ldo;臣只是想作為皇上的馬前卒,成為此次的伐明先鋒,請皇上恩准!&rdo;

李鴻基收起了笑臉:&ldo;不準,你為朕的兵部尚書,必須作鎮後方。&rdo;

見馬維興立馬苦著臉,李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ldo;不須如此,衝鋒陷陣,朕有的是人,有你在後方作鎮,朕在前方才能無憂,伐明之後,朕一樣會給你記功。&rdo;

眾人都羨慕的看著馬維興,再大的功勞莫如救駕之功,馬維興雖然沒有救過駕,卻是被皇帝在未發跡前所救,這種恩義更能讓君王放心,許多人比馬維興更適合作兵部尚書,皇帝還是將馬維興一直放在這個位置上,那就是因為放心之故。

李鴻基見眾人再無異議,馬上下達旨意,吩咐文臣除宋獻策隨軍外,其餘人等由周鳳梧,顧君恩二人為首,在西安留守,武將則留下了馬維興,高一功,盧象升三人,其餘人都隨皇帝一起伐明。

李鴻基本來有意讓盧象升也參加,只是盧象升雖然已投降,卻不願充當伐明的先鋒,當時他投降時就已宣告,李鴻基愛惜他的風骨,並不勉強。

眼看眾人都無異議,李鴻基命人將沙盤重新蓋上,帶著眾人回到大殿,正要讓李娃宣佈散朝時,宋獻策上前奏道:&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