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2部分

,是先小範圍試映,積累媒體好評和觀眾口碑,當那些累計到足以對獎項提名產生影響時,再擴大至全面上映。如此一來,不僅可將商業利益最大化,還能利用擴大上映的途徑,順理成章地再次宣傳前期好評。

如果入圍影片首輪上映的時間過早,多半會選擇在頒獎季重新上映,以便當初錯過的評委補看,或者再加深印象。

2014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地心引力》,就是採取這種策略:在2013年10月首輪放映中已取得不俗票房;獲得奧斯卡10項提名後,又在1月底重回院線。從票房來看,提名後的票房對其總票房貢獻很小,但對烘托得獎的聲勢大有助益。2012年的《獵殺本拉登》也是如此,當年12月下旬上映時,只選擇了十來家影院。而在該片獲得五項奧斯卡提名當天,一下擴大至全美3000家影院。到奧斯卡頒獎時,影片已積累了近一億美元票房,好評又賣座的電影,總是更容易說服奧斯卡評委的。

以院線為渠道打造聲勢,畢竟範圍太廣了。對得獎而言,奧斯卡評委才是公關的重點。所以,更多入圍影片,選擇專門為學院成員們舉行特別放映。總人數超過6000人的學院成員,分散住在各地,為了最大限度地公關,家底豐厚的製片廠,一般要舉辦很多次這種特別放映。如果覺得組織特別放映太費工夫,製片廠一般會製作評審版DVD,和其他材料一起寄給評委。當初《撞車》發動衝奧攻勢時,共寄出了13000多張此類DVD,除學院成員外,還覆蓋了好萊塢其他相關工會和協會成員,完全是“寧可錯寄一堆,不肯放棄一個”的架勢。最終該片斬獲了當年的最佳影片。

為了增加曝光度,製片廠恨不得榨乾影片創作團隊的每一分鐘。導演和主演們在頒獎季都忙成一團,趕場似地參加製片廠安排的各種媒體活動。

傳統的渠道也依然受重視。每到頒獎季,好萊塢各製片廠都會推出一批“供您參考”的海報,針對旗下作品可能獲得的提名,透過精心選擇對應的媒體好評,來加強受眾的印象。說白了,這就是平媒版的“求關注”。為了抬高自己,有些製片廠不惜採取一些過火的舉動,結果往往引起爭議。比如今年的《醉鄉民謠》,在《紐約時報》上打整版廣告,鼓吹自己是“本年度最佳電影”;而《為奴十二載》一款“供您參考”的海報上,印著“是時候了”,也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綁架評委的道德感。

同樣是宣傳攻勢,直接針對有投票權的學院成員,更經濟有效。為此,製片方為這種“集中轟炸”不惜工本。除了將介紹作品的相關圖文資料塞滿評委的郵箱外,片方還不放過評委們的日常活動場所。去年“衝奧”的白熱化階段,連學院附近的商用場所,也淪為選戰前沿:一家名為KateMantilini的餐館,牆紙都被換成了各家海報,確保就近用餐的評委們,連吃飯時間都被包圍。

為了確保“衝奧”過程的公平、公開、透明,學院明文規定不得賄選,也即不得向學院成員提供禮品來換取選票。不過,這種事,向來是“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狡猾且財大氣粗的製片方,總是能想方設法規避這項禁令。比如,2013年奧斯卡的種子選手之一《林肯傳》,在寄給學院成員的評審材料中,除了DVD外,還包括如下物件:四本大開本畫冊(介紹影片方方面面),斯皮爾伯格親筆簽名的信,甚至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烤火雞的盤子。

動畫片們最常用的招數,是寄影片相關玩具,去年的奧斯卡評委們,就收到過《無敵破壞王》的塑膠拳頭、《勇敢傳說》的模型弓箭等。

這些東西,基本上都遊走在“禮品”與“贈品”的邊緣,無疑會增添評委的好感。《悲慘世界》還給評委寄價值49美元的iPodShuffle,內建電影原聲碟;一旦有人查詢,可爭辯說是瞭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