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谷的主將是夏侯惇,副將為徐晃,荀攸為軍師,但實際決策權是掌握在荀攸手中,甚至整個關隴地區的二十萬大軍都是由荀攸統一排程,而曹植只是名義上的主帥,坐鎮長安。
從對軍隊的絕對控制來說,曹操一般不會將二十萬軍權交給外人,但阻擊漢軍北伐又過於重要,曹操害怕夏侯惇和曹仁不是劉璟對手,便將最終決策大權交給了荀攸,當然,具體的軍隊是掌握在夏侯惇和曹仁手中。
夏侯惇將荀攸迎進了前軍大帳,不等荀攸問及,夏侯惇便急不可耐道:“西城探子送來情報,劉璟親率近六萬大軍抵達了西城,加上黃忠的西城軍隊,這樣漢軍總數就達八萬之眾,極可能要對我們發動進攻了。”
荀攸點點頭,“這在我的意料之中,所以我才急急趕來。”
他快步走到沙盤前,仔細看了看地形,又指著長約十里的穀道問道:“上次我請元讓將軍伐盡穀道內樹木,可曾辦到?”
夏侯惇微微一笑道:“軍師放心,我已將十里穀道的樹木伐盡,用來築營,山谷內已是光禿禿一片。”
這時,徐晃在一旁不解地問道:“請問軍師,為何要伐盡樹木,待漢軍進入穀道,我們可以用火燒敵人,樹木用來助燃,豈不是更好?”
荀攸笑著搖了搖頭,“公明只知其一,那劉璟就是玩火出身,論火攻之嫻熟,我們不如漢軍,他怎會輕易中我們的火計?倒是留下樹木使漢軍得以藏身,使我們無法掌握漢軍位置,反而容易被其偷襲,而且漢軍若反用火攻之計,這些樹木倒是我們的隱患。”
徐晃這才明白,他躬身道:“卑職思慮不周,深感慚愧,多謝軍師解惑。”
“公明不必慚愧,須知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其實公明的疑惑也很正確,伐盡樹木,我們確實失去了用火攻漢軍的機會,只是劉璟擅用奇計,包括他手下的法正和龐統都是主張以奇致勝,正因為這樣,我才要求伐盡樹木,使劉璟無奇兵可用,讓他硬碰硬地和我們作戰,但我們擁有地利,這種硬戰只會對我們有利,這一點我相信劉璟也很清楚。”
說到這,荀攸一指西城以東的木門谷,繼續道:“如果劉璟不願和我們硬戰,那麼他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向東,走上邽道前往廣魏郡,如果他真是這樣決定,那麼木門谷就是他必須要面對的要塞,而且我知道,劉璟一定會派兵去木門谷。”
“軍師為何如此肯定?”這一次是夏侯惇不明白了。
荀攸放下木杆,捋須得意地笑道:“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劉璟為何會同時帶黃忠軍和趙雲軍兩支軍隊到來,不就是想分兵作戰嗎?一路向北,一路向東,他的計劃,我早已洞察於胸。”
第二卷江夏 第661章 血戰木門(上)
黃昏時分,在西城縣以東約五十里的崎嶇山道上,一支三萬人的軍隊正疾速向東行軍,這是趙雲率領的漢中軍,他接受劉璟的命令,向東出征木門城,打通上邽道,進攻曹軍力量薄弱的廣魏郡,從而截斷關中和隴西的聯絡。
這也是劉璟同時帶來黃忠和趙雲兩支軍隊的主要原因,無論是強攻上方谷,還是強攻冀城,漢軍都處於一種不利的地位,勢必會損失慘重,尤其曹操在關隴部署了二十萬大軍,曹軍會源源不斷到來,不斷補充隴西的兵力,而漢軍卻越戰越少,最終無力支撐北伐而失敗。
正是著眼於這個考慮,劉璟就不會死攻上方谷,而是會分兵進擊曹軍的薄弱部位,這就是廣魏郡,尤其是上邽縣,一旦奪下上邽縣,漢軍在渭水谷地就有了立足之處,就可以攻一點而破全域性。
從西城到上邽縣大約有一百五十里,山高谷深,道路艱難,輜重大車難以透過,尤其後八十里需要翻身越嶺,就算是木牛也難以在那種艱險的山地上行走,所以每個士兵揹負了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