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發達的城市,或許還有客戶群體,但是在國內在一些經濟發展情況不太好的地方,並沒有太多的市場。
因為在這些地方人們還沒有區分鞋子的不同用途,只要能穿上鞋子,鞋子不破就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與服裝不同,我們這個鞋子在一開始定位就不在國內不在周邊的貧窮國家當中。”
運動鞋是李弘文給三兒定的最終產品。
在確定這個的時候,他一開始的目標群體就沒有放在國內以及東南亞這些小國。
所以剛開始並沒有給三兒確定太多的營銷策略,就是希望這些鞋子能夠先在港島以及周邊的發達城市去銷售一些,然後看看反饋情況,看看具體的客戶喜好。
從一開始他的目標群體就是放在歐美國家。
而這類鞋子最好的營銷策略也非常簡單,這也是後市已經用爛大街的招數。
但在這個時候還比較少見國外雖然也有開始做,但是這個效應還沒有那麼明顯。
“所以我們的目標群體就不在這邊,而是在歐美那些發達國家當中,在那些已經可以將鞋子區分不同的用途,覺得普通鞋子不能夠滿足他們運動需求的人當中。”
“那為什麼還要讓我跟著一起來談判,在國內設廠呢?”
聽到這裡三兒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既然目標群體在那邊,那麼為什麼不去那邊建廠去那邊生產銷售。
“很簡單呀,因為這邊的人工原材料便宜!
同樣是製造一雙鞋,如果說在歐美國家制造一雙鞋的成本在五十美元,那麼你賣多少錢合適?最少得一百美元往上吧,而且一百美元你算上你的營銷渠道費用,加上一些亂七八糟的費用,可能最終掙的利潤非常小。
但是你把工廠設在國內的話,你的造價可能只要五十塊錢,就算我們要走海關,要走其他的渠道,會有一些費用,但整體你這雙鞋所有費用加下來可能連三十美元都達不到。
那你賣一百美元,你就最少能夠有三分之一的利潤。”
聽到三兒的這個問題,李弘文笑了,因為這個問題真的是太單純了。
“哦,是這個理!”
三兒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他問出之後其實就後悔了,因為他也察覺到這個問的有點太低階了。
:()我在年代文裡做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