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船美國人關注,楊銳也關注,但他現在雖然沒空,陸徵祥正在和他詳說美國的形勢,“布萊恩先生是一個純粹的民主黨人,他痛恨托拉斯和一切大企業,作為威爾遜總統的搭檔,他正在極力推行新自由計劃……”
“還是說說那個愛德華。m。豪斯吧,他是什麼人?看上去好像很重要。”楊銳心不在焉問。
“他是總統的密友和支持者,從神武元年威爾遜競選總統的時候,他們就建立了極為密切的關係,威爾遜就任總統之後,對他的信任與日俱增,可以說,整個美國的外交政策都受到他的影響,他是一個極有影響力的人。”
一路上陸徵祥都在想楊銳介紹美國的政局,雖然沒有太用心去聽,但他發現威爾遜和豪斯上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兩人是完全的民主主義者,特別是作為一個政治學出身的學者和一名政治家的威爾遜,他一直都崇尚英國的民主制度,認為這是民主政府的典範,而不喜德國的皇帝獨裁製度。這一點是楊銳之前所不知道的,但顯然,一個親英的美國總統,加上一大批在與協約國貿易中獲利的資本家,要想阻止美國參加一戰,尤其是在英法勢弱,行將失敗的時候加入,那是不可能的。歷史上盧西塔尼亞號事件之後,秉承絕對中立的國務卿布萊恩就是因為威爾遜完全偏向英國而辭職。
無法阻止美國參戰,那德國就必定失敗。而在它失敗的過程中,中國該如何才能獲取最大利益呢?楊銳腦子裡想著這個問題。剛才在白宮和威爾遜交談的時候,他根本沒提歐洲的事情,也不能提,那是白種人的之間的戰爭,黃種人是沒有資格參與的。另外太早的提及這個問題也無法達成什麼結果,他相信歐洲一開戰,美國人就會主動找自己談,最可能的要求是在美國參戰前,威爾遜要求中國嚴守中立。而在美國參戰時,他會要求中國和美國一起對德國宣戰。
排除李承晚關係到對朝政策,中國若和美國在對歐洲事務上保持一致,那就會有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如中國對德宣戰,戰後將如何贏得德國好感,畢竟下一步工業的重點就是大規模引進德國技術;再一個就是外東北的收回,如果軍隊派到了歐洲,和布林什維克簽訂收回外東北協約之後,在白俄的鼓動下。英法,甚至是美國一定會阻止中國履收回外東北,若幾十萬人派到歐洲參戰,豈不是成了人質?
隨著對國際局勢越來越瞭解。楊銳倒越來越佩服列寧,他一上臺就和德國籤停戰協議,賠款送貨割土地。想盡辦法給德國續命,從國家的層面上。這是賣國,但在執政黨的層面上。這國賣的再好不過!只有資本主義國家被戰爭牽制,並被戰爭削弱,蘇維埃政權才能建立;而在亞洲,列寧的算盤也打的漂亮,承諾放棄帝俄時侵佔的領土,可以讓這些不在布林什維克控制外土地上的民族主義者和白俄軍隊交戰。這對於中國,則涉及到一個選邊問題,要想拿回外東北,前提必定是承認蘇聯,承認蘇聯那就是站在歐洲的反面,因為外東北地區不可能是蘇聯清除白俄之後再轉交過來,收回遠東的同時就必須消滅這一地區的白俄軍隊。
總的說來,收回外東北有兩條途徑,一是和承認蘇聯並簽訂條約,而後消滅要收回地區的白俄軍隊,代價是被西方敵視;二是趁俄國內戰主動出兵外東北,而後與蘇聯紅軍死戰之後簽訂停戰條約,二戰時借德國入侵良機簽訂收回條約,代價是再來一場國戰,遠東或許能打贏,但中亞呢?
若不是外東北原本屬於中國,楊銳對那裡一點兒興趣也沒有,戰略上看,十個外東北也沒有中亞重要,即便保留那三個彈丸小汗國,但能把國境線推進到黑海並與波斯接壤,這放在後世是做夢都要笑出來的事情。另外,和臆想不同,即便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且不和西方交惡,可這樣中國的工業品就能銷售到國外?這個時代沒有關貿總協定,有的只是殖民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