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配,偷工減料,加價提車,售後強硬等一系類的商業行為,其實還算好的。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外國品牌,最黑的其實是定價!是定價!是定價!
長久以來,在國內汽車行業的弱勢,車企無法做出質量優異技術先進的產品的大環境下。憑藉產品技術優勢和競爭力,這些國外車企大部分都在定價方面摻雜相當大的水分。
以這個時空之中賓士旗下的旗艦豪華suv車型gls級為例。
這款車的最高配置,也就gls500,4matic,中華區售價為一百七五萬元人民。
那麼問題來了;
在英國地區賣多少錢呢?
答案是七萬五千英鎊,摺合人民幣六十五萬元。
在北美地區又賣多少錢呢?
約十一萬美元,摺合人民幣六十九萬元!
相差將近300%!
那麼問題又來了;
這個300%是怎麼來的呢?
要知道,即使是過整車進口稅率調整,大幅度提高稅率之後。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等稅費加起來,在這裡邊也就佔百分之五十多的比例。
那麼剩下的150%怎麼解釋?
這不是外企看中華消費者人傻錢多,有錢沒地方花到不行了才根據消費水平而增加的價格。
而是因為在豪華汽車這一塊,外國車企根本沒有來自於中華本土的競爭對手,由這些外國品牌聯手打造出來的高價!
在正信成立之前,中華汽車消費市場上的所有豪華車型全部來自國外。資本逐利的本性,完全可以讓這些車企達成一種默契。
那就是在沒有競爭對手的環境下,採取聯合壟斷,同時提高價格以獲取最大利潤!
這種聯合壟斷的市場行為其實不好維持,但是沒關係,有政策漏洞跟著。
那就是中華商務部對進口商品制定的總代理制度。
按照這個制度規定,為了保證進口商品的服務品質,進口商品需依託國內分層代理方式對市場進行零售。
於是,在瘋狂逐利的外企和裡應外合國內總代理商的通力合作之下,售價被卡在了讓消費者足夠難受,但是又可以捏著鼻子接受的臨界點。
在這樣的大利潤之下,配合對低階別高銷量汽車的價格壓低,限制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式。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國外車企就聯手為中華汽車市場打造了一層密不透風的價格壁壘。
說實話,就連李凡愚和正信擁有逆天的技術和發展速度,也被這張無形的大網壓得有些氣悶。
正信至今沒有推出緊湊級別轎車的原因,也就是因為這層關係。
當初a8是有機會打破這層壁壘的,但是無奈那時候正信的產能和規模都極其有限。a8雖然是做出來了,但是成本卻沒控制下來。只一款售價高達兩百多萬的旗艦版本,充其量是震了一下國人對中華本土品牌的信心,拉高了正信的定位而已。
真說競爭力,a8身上體現不出多少。
但是現在擁有了一定的實力,攬勝成功的成本而控制,就讓李凡愚擁有了向這個壁壘挑戰的資本!
其實從行業現狀,以目前市場上同級別競爭產品的效能和價位為標準。
李凡愚完全可以憑藉攬勝的效能,技術配置和精緻的做工,將攬勝賣出一百大多萬將近二百萬的售價。
但是為什麼攬勝的定價還是要定的如此之低呢?
說李凡愚是想為中華消費者出口氣,這個原因有沒有?
有!
不過佔比很小,佔動機的百分之二吧。更多的其實還是為了集團未來的發展考慮。
首先是從陸虎品牌的發展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