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3章 【82】水洩不通
會議室裡頭簡直是擠到水洩不通。
席位上坐滿各位專家,家屬代表佔據兩三個席位。醫學生在外圈圍了一層又一層,把辦公室門口和過道全給堵住了。
米思然米文林心情上的緊張,不止關乎自己爺爺的命了,能這樣在現場聽中西醫專家探討學術,絕對是太難得的機會。
各路專家碰上面,全是一個圈的,少不了先寒暄兩句拉拉同行感情。
“張副院長,沒想到你也來了。”
聽聞這句,剛進場的國協人瞅到了張華耀的身影。
張華耀道:“沒有,我不是被邀來會診的,來關心下學生的家屬罷了。”
接下來不用國協人噴這個張老怪,北都人齊齊先噴一嘴:“你是想來探誰的技術?”
“用得著探嗎?北都平常和我們國陟完全沒有業務合作嗎?”張華耀老神在在地答覆回去。
同個圈子時常進行專業技術交流的。有些國家重點專案,需要幾個醫院一塊合作呢。
張華耀的話固然沒錯兒,可北都人和國協人一樣心裡明白著,再說他:“王教授以前張副院長請過的,已經很熟悉的了。”
現場不止只有一箇中醫生。考慮到病人的特殊身份,親友圈多的是有人脈四處打聽,會給出邀請不同醫生來會診的建議。王劍河教授是中醫圈中有頭有臉的名醫了,年紀近六十,是中醫圈中有名的脾胃專家,有人把他稱之為溫補派學者。
中醫學自古以來流派眾多,猶如武俠小說裡五花八門的武學流派各立門戶。
到了現代中醫學,由於每個醫生擅長的技術點不同,對於中醫理論有偏好,造成一樣有不同的見解。相近的見解抱團自然成了一流派。
因此,有繼承古代中醫流派的學者,也有自創新觀念學派的學者。這再次應證了中醫這門歷史悠久的學科根本不守舊,是一直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繼續推陳出新不甘於後。
說王教授為溫補派學者,要說到古代中醫學鼎鼎大名的溫補派是如何一回事了。
溫補派的開創者據稱有兩位,一位是李東恆,代表作為《脾胃論》,另一位是張景嶽,代表作為《景嶽全書》。
這裡要再說到哪怕是外行人都知道研讀中醫必不可少的始祖名作《黃帝內經》。
李東恆和張景嶽的學術創新是根據《黃帝內經》延伸出來的新觀點,這好比西醫許多觀念根據解剖學生理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延伸出來的新學術。
溫補派的觀點是人的生命與人的陽氣息息相關,所以不管是什麼病,第一重要的點是要去給人體補陽氣。
李東恆認為應該側重補的是脾胃的陽氣,只有脾胃好了,人體有營養滋潤才會好。這與西醫的營養學說又有同工異曲之妙了。因而醫學真是門殊途同歸的學科。
解說到這裡,可以知道王教授應是個喜歡給脾胃進行側重溫補的中醫生。
家屬團中有請王教授來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病人現階段要緊急處理的好像是腸胃功能。
謝謝親們的支援,晚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