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衍心中高興,難得自己和晏殊能站在同一戰線上,而且碰的物件竟然是蘇錦,可見利益之下,便是蘇錦也終將為晏殊所拋棄;晏殊既然表明態度說蘇錦是胡說八道,自己當然要錦上添花狠狠的批駁一番。
“臣以為,蘇錦這篇策論幾是處,他所言看似有理,但絕不可採納之,春秋趙括紙上談兵言之鑿鑿,最終坑了趙國四十萬雄兵,這便是隻會空談者的危害。”
趙禎笑道:“杜樞密言重了,朕只是覺得他的文章寫得好,可沒說要按他的話實行,你只說這篇策論寫得如何?”
杜衍撓撓頭鬧個大紅臉,皇上明明意思便是針對內容請大家評論,此刻卻改口說不是,讓自己頗有些尷尬,但誰叫他是皇上呢,眼下自己和晏殊連續的跟他意見相左,恐怕皇上心中也定然不痛,不如說兩句迎合之語矇混過去便罷。
想到這裡,杜衍拱手道:“拋卻內容的正確與否不談,單是蘇錦能短短時間內想出十條自以為是弊端的地方,並引經據典舉例佐證,臣倒是認為也頗為不簡單,;相較於剛才的那幾十篇空洞之文,顯然檔次高了不是一點點,臣以為名次可以靠前。”
杜衍也算是賣了個順水人情,明知道蘇錦這篇策論深得趙禎之心,就算自己極力貶低,也絕不會將蘇錦黜退;既然蘇錦中進士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中第十和眾第一百名倒也沒什麼大的區別。
趙禎犯了個錯誤,他根本不應該表現出對蘇錦這篇文章的特別關注,這十條建議就像是柄柄利劍直刺朝廷軟肋,就算不涉及官員自身之利,身為執政者,為了臉面也絕不會承認有這麼多的弊端存在,那豈不是顯得在座眾臣沒有能力麼?
趙禎又問了數人,大家的言論均保持跟杜衍和晏殊一致,對內容極力反對,但對蘇錦心懷國家的態度和文章的辭藻用語佐證之處給予褒獎;這就好像有人問別人這顆珍珠是否珍貴,別人卻大談裝珍珠的盒子如何精緻,對珍珠本身的態度可像而知。
趙禎心中冰涼,看來有些事不是自己想當然耳,自己一直站在高處坐看兩派龍爭虎鬥,而自己則充當協調平衡者的角色,但殊不知,這兩派也有共同的利益,一旦自己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便會放下芥蒂,將矛頭直指自己,開始同仇敵愾了。
趙禎知道不能操之過急,但他也不願就此認輸,揮退眾人之後,他決定用名次來隱晦的說明自己的態度;趙禎熬了一夜,看完了所有考生的答卷,最終定下名次。
五月十七日清晨,皇宮前的告示牌處張出了三張金榜,二百三十二名省試高中者有十一人被黜退出進士之列,剩餘二百二十一人高中進士。
金榜一出,百姓們蜂擁而至,將皇宮前的廣場擠得水洩不通,榜分三甲,第三甲共一百五十三人,賜‘同進士出身’,第二甲六十五人,賜‘進士出身’,魏松鶴便位列二甲第三十六名,成績相當的不錯。
不過人們關心的可不是這些二甲三甲的人物,雖然他們也從此擁有了讓人羨慕的官身,不久便將成為各州府各衙門的官員,前程一樣的錦繡光明,但與他們相比,一甲金榜的三個名字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萬眾期待中,一甲的名單姍姍來遲,人們蜂擁而上,伸脖子蹬腿細看名單,頓時一片譁然之聲;一甲第三名探花:王安石,第二名榜眼:韓絳,第一名狀元:蘇錦!
蘇錦三元及第!真正的大三元全中,這是本朝的第二個三元及第,天聖二年的宋庠連中三元是因為其弟宋祁讓出了狀元的位置,有些名不副實,而這個蘇錦的三元及第則是實打實的不折不扣。
百姓們奔走相告,原本在京城便頗有名氣的蘇錦,再次成了輿論的焦點,大街小巷人們興高采烈的談論他議論他。知情人不斷爆料,爆出蘇錦的家世、年紀、相貌以及各種**,當人們得知,蘇錦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