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國中試行一番,倒是個不錯的主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變壞事為好事了吧。
接就問:“其二何也?”是勳說我考慮的第二個問題嘛——把曹操這新公國封在哪裡,領地多大為好?你們研究過這個問題沒有?
你別說,荀氏叔侄倒還真的探討過這個問題,總覺得要麼不封,真要封國,曹操的封地絕對不可能比諸侯王小嘍。諸侯王之封,是為王國,就行政區劃而言,等同於郡,可以簡單地說,諸侯王的封國為一郡,那麼曹操就得好幾個郡,甚至一個州啦。至於地方,不可能距離許都太過遙遠,當然也不能就在許都邊兒上,河北之地,或者河東之地,應該比較合適。
他對是勳這麼一說,是勳微微搖頭:“非宜也。”(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光祿新丞
ps:看《漢魏文魁》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在原本的歷史上,建安十八年五月,漢獻帝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曹操為魏公,都於鄴,以冀州之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作為魏國的領地。
好嘛,這一魏公,等於十個諸侯王。
冀州本為大州,中國播亂之際,士人紛紛逃離畿內,四外遷徙,冀州算是距離比較近,土地又廣袤,很容易就膨脹起來的好地方。袁紹據之,乃能一度雄於天下,曹操得之,就此寶愛得不得了,死死抓著冀州牧這個頭銜不肯撒手。你說他都做到丞相了,還兼冀州牧,象話嗎?
可是不象話的事兒還多了去了。建安十七年,曹操把河內三縣、東郡四縣、鉅鹿三縣、廣平一縣、趙國三縣,一共十四個縣,全都給劃入了魏郡,就此把魏郡造成空前絕後的全國第一大郡。為啥這麼幹呢?因為他冀州牧的治所鄴城,就在魏郡之內……
然後到了第二年年初,下詔重新劃分各州,恢復傳說中的禹貢九州。名義上是為了復古,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擴大冀州的範圍——因為古九州是沒有幷州的,並在冀內。
明代張燧就說:“三桓諷魯作三軍,合《周禮》矣,其志乃欲卑公室而奪之權。曹操諷漢復九州。合《禹貢》矣。其志乃欲廣冀州而益其地。凡奸人欲濟其邪謀者。未嘗不引經術也,況鬼蜮如操耶!”
於是等到建立魏國,直接割了新冀州的一半兒土地給曹操,郡數湊了個整十,比老冀州還多一個……
這事兒想想挺可笑,曹操你已經貴為丞相了,所謂的漢土,其實跟你自家領地也沒啥區別。幹嘛只當魏郡、冀州是你親生兒子,別處都是後孃養的?
而且由此還產生了一個軍事、政治上的極大問題,那就是曹操把大本營放在了冀州,從此中央軍區不設在靠近中原腹地的許都,卻設在黃河以北的鄴城。曹操的當面大敵,一是江東孫權,二是西蜀劉備,本來就相對偏遠,這麼一來,距離曹家腹心之地那就更加十萬八千里啦。逢有戰事。都得忙著從鄴城現調機動兵力,還沒走到地方呢。黃花菜就都涼了。
曹操多次征討孫權不克,乃至夏侯淵戰死漢中,關羽一度威脅中原,就都是這一錯誤的戰略部署所造成的惡果!
所以是勳今天就跟荀攸提出來,說新公國的地址,必須放在中原腹地,如此才能方便輻射四方,征討不庭——河北是斷然不能去的。其次,儘量別給新國太多的郡,乃可嘗試將“毀謗”之聲壓至最低。
在這條時間線上,是勳認為只要有了荀氏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