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部分

報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那滴滴答答的聲音,電報之所以發出這滴滴答答的聲音,就是因為接收機將接收到的電脈衝訊號轉化為長短不一的聲音訊號。

要將電脈衝轉化成聲音,就需要一個能發聲的部件,通俗點來說就是喇叭或者耳機。能發出高品質聲音的喇叭、耳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劉厚是當然做不到的,但是弄個能響的東西出來,劉厚還是沒問題的。

劉厚中學上物理課時,曾經有幾節實踐操作課學的就是安裝音箱,後來他用過的耳機有無數個,自己拆下來、甚至修理過的耳機也不計其數,耳機、喇叭的基本構造他還是知道的,無非就是一塊磁鐵、一個線圈加一塊震動膜而已。

磁鐵在單元底部建立一個磁場,而音圈即線圈,正是放置在這一磁場中。當音圈通電時,由於音圈產生的電磁場與磁體的磁場產生排斥或吸引,這樣音圈就在磁場中運動起來,而音圈的頂部是振膜,這樣音圈的運動引發振膜的震動,再由於振膜推動空氣,這樣就發出了聲音。

當然,這是最簡單的一種耳機原理,事實上高階的耳機還有使用其他原理的,那些太專業的東西劉厚就不太懂了,幸好,現在也不需要搞那麼複雜,要的只是能發出聲音而已,甚至連發出怎麼樣的聲音都可以不管。

劉厚將耳機的結構圖畫了出來,交給左慈去組織人開發,幾經周折後,終於造出能發出聲音的耳機來,只不過,當收到遠端發來的電脈衝後,這種耳機發出的不是劉厚所熟悉的滴滴答答聲,而是那種像am收音機在沒有訊號時的沙沙聲。

不過無所謂,不管是什麼聲音,只要有聲音就行了,電報需要傳輸的是這個聲音的長和短,至於是什麼滴滴答答聲,還是沙沙聲都不影響接收效果。

有了耳機這種將電脈衝轉化為聲音的接收機,一套最簡單的電報系統就算是成型了,這套東西其實在幾年前就已經搞了出來。至於那種可以自動將電脈衝訊號轉化為劃在紙帶上的長短符號的裝置,那就複雜多了。

那已經屬於自動接收裝置,劉厚印象中電報自動接收裝置好像是愛迪生髮明的,以目前蜀國的科技水平要搞出來,還不大可能。劉厚已經將概念提了出來,左慈也組織了一些人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不過這也不是短期內能出成果的專案。

現在這種靠耳朵去聽訊號,然後人手記錄下來,再透過查字典,將訊號翻譯成文字的方法,很原始,也很容易出錯,不過還是可以一用的。遇到重要資訊可以用反拍驗證的方法來保證收到資訊的正確性。

例如,接收端在收到一條資訊後,將這條資訊拍發回發出端,發出端將接到的資訊和自己的拍發文字對比,確認無誤後,再發一個確認訊號就行了。這種方法雖然麻煩,可是卻可以保證資訊傳遞的準確性。

那麼,既然電報裝置已經被髮明出來了,劉厚為什麼還不將之推廣使用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電脈衝訊號無法實現長途傳輸。這個年代還沒有什麼半導體,也沒有電子管,沒有電流的放大、整流元件,無法實現電訊號的放大。

眾所周知,電流在導體中傳播是會有損耗的,微弱的電脈衝訊號在傳播過程中很快就衰減到無法辨認的程度,這使得這種電報裝置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目前的電報只能在一座城池內傳輸,遠一點的,哪怕是兩座相鄰的城池之間的傳輸都不可能。

這麼短的距離,傳送雙方還要翻字典翻譯,所耗的時間不比騎馬傳遞資訊快多少,所以說,現在蜀國掌握的電報技術其實還沒有實用價值。

如果硬要用的話,也不是不行,那就要每幾十裡的距離就要設一箇中轉站,在中轉站要有人駐守,將收到的電報重新往下一站拍發。

這樣一來就會和熱氣球中轉訊號沒什麼兩樣,成本非常高,速度因為不斷的重新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