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道:“今楊錫命軍來犯,必是此前事敗所至,但刺殺楊錫,卻非我漢中為主,我漢中,只是輔助而已,正主乃是魏國。只需派一人至魏國陳說厲害,曹操定會出兵相助,如此可暫解漢中之危。”
劉備點頭,張松睜著眼睛說瞎話,他也必須如此態度。明明自己為主,卻得說成曹魏為主。
諸葛亮道:“子喬此言差矣,依我看,曹操必不出兵,不是不願,而是不敢。楊錫已然給其臺階,密不公開此事,曹操豈會看不清楚。此時楊錫穩住曹操,便是不想對其動武。”
“那依軍師之言,卻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道:“今曹操頭疼症發作越發頻繁,據傳,其今年幾乎每月發作一次,且沒發作一次,便需休息三五日,其內外大事,皆由太子曹丕掌理。便是前番行刺楊錫,亦為曹丕組織,這曹丕最忌憚者,乃辰河國。辰河國乃安昌侯曹植背後靠山,主公可遣人聯絡於曹丕,曹丕不好出兵,亦可透過宛城車廠,暗中輸送兵馬武器至房陵縣,與餘少阿一同抵禦辰河國。如此一來,我漢中兵馬,則可集中全力,抵擋西城縣內呂蒙兵馬。如此,或可渡過此劫。”
諸葛亮如此一分析漢中諸人皆覺得還有一絲希望。
此時,法正出列道:“此計為背水一戰,破釜沉舟,不成功,則主公再無退路,萬一漢中失陷,主公只怕再無轉圜餘地。但若不如此,便只求和一條道路,便是求和,辰河國亦不見得同意。”
法正這言下之意,便是求和都不成,只有投降,才能保得性命。法正這是提示劉備,或許可以求和。
劉備等人皆知此理,然劉備素有大志,又有道門為後盾,是以不可能真就降了。
法正之言,只為提點,不為建議,劉備不置可否,於是,劉備以張飛、趙雲、魏延、司徒賦天為大將,法正為軍師,諸葛亮總督後勤,親領漢中兵馬八萬,來迎呂蒙。
他欺負呂蒙坐下無戰將,自己猛將四名,其中司徒賦天乃是天師道弟子,勇武不在張飛、趙雲之下。
呂蒙座下卻沒有猛將,沒有可與劉備這五位大將任何一人單挑的猛將。嚴白虎在孫策手下走不過五十合,文聘只有96身體機能,這些武將就只這個水平。
但辰河軍有軍法,早不用那種戰術。
團級以及以上將領,按照軍事法,不得身臨前陣,若有違反,需要受到軍事法庭審理。
這是楊錫制定的規則,團級將領若戰死,將極大影響軍隊士氣,軍隊缺乏指揮,便有可能潰敗。
一旦潰敗,這便不是將領本身所能承擔,是以這個規矩,是對全軍負責,往大了說,是對整個辰河國過億國民負責。
這軍隊裡面,有著他們的親人孩兒。
西城縣不大,縣城自然入駐不了八萬大軍,劉備命人屯兵於漢水北岸,以阻呂蒙。
這西城縣有漢水上游自此蜿蜒而過,由西向東,南有嵐水支流注入漢水,水量不大,但地形複雜,呂蒙也不妄動。
要說耗資源,漢中五十萬人口養八萬軍,只需三個月,保準經濟崩潰,百姓全去討飯去。而呂蒙則不著急,每日從飛艇上空降下來精糧與牛肉,軍隊就只當這是一次演習。
另一邊,餘少阿得知辰河國大軍來襲,劉備又不分兵來守房陵、上庸二縣,沒辦法,餘少阿只得在二縣佈下防線,將長信化肥廠的一萬五千兵馬,全部調至沿線防守,化肥廠自然停產了。
幸得劉備命人聯絡曹丕,曹丕果同意相助。在曹丕的組織下,餘少阿以宛城車廠為中轉,收到了五萬魏國援軍,曹操也只是睜隻眼閉隻眼。這五萬軍馬,卻以餘少阿部署身份,明面上與曹魏無關。
八月,李天鴻給東路司令毛巒和南路司令帶來了極大的驚喜,便是兩個無線電接收電臺和二十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