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6頁

內城即子城或稱金城,週四裡,城牆覆磚石,高峻險陡,城牆外還有深濠,可謂是固若金湯。

壽春城北倚八公山,北淝水河從東面繞城而過,又有多條渠道引水入郭城,供郭城內農田灌溉及生活所用;郭城內外還築有六座堅固的營城。

出壽春城往北二十餘裡,在八公山的北麓餘脈上,則是淮河中游的形勝之險、有淮河第一峽之稱的硤石山(硤石口)。

淮河從西往東,抵達八公山西麓之後,為山勢所阻,轉折往西北而行,穿過硤石山繼續往東流淌。

淮河浩浩蕩蕩而來,流經此硤石口河段被兩岸崖石收縮最窄處僅有七十丈寬,以致夏秋時淮河上游每年大水,狹窄的硤石口無法及時洩水,在硤石口上游兩岸地區常常會形成大區域的滯洪帶,侵害農耕生產極烈。

徐明珍在硤石山兩岸各修築兩座堅固營城,同時於八公山西麓面對淮河的緩坡又修有一座營城,以護東硤石與壽春之間的隘道,防止敵軍從對岸強渡淮河;而鳳臺城則位於硤石口以東僅十二三里處。

如此密集的城壘群——大多數城壘千百年來就有留存,天佑帝及徐明珍更多的只是先生在殘址或遺址上進行修繕、加強——外加硤石口、八公山、淮河以及城東北淝水河及瓦埠盪等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就構成壽春獨特及易守難攻的嚴密防禦體系。

梁楚在創國之前,就頻頻交戰淮河南北,三十多年來,梁軍多次從淮西渡河南下,還沒有一次能成功的撕開壽春如此完備的防禦體系。

倘若徐明珍這次不主動從壽春城撤出,韓謙也只能先攻佔霍邱、鳳臺,然後再佔領八公山,切斷壽春城與硤石口的聯絡後,再對城中軍民進行圍困。

要不然的話,真要直接去強攻壽春城,棠邑軍還不知道要付多少傷亡呢。

壽春內外城街巷縱橫,屋舍整飭,沿街店鋪極多,也琳琅滿目。郭城之內還座落著大大小小的各類匠坊工場數十座。

壽春長期以來就一直都是淮西的經濟、政治及軍事、文化中心。

目前棠邑除了在壽春駐入八千多馬步軍、水軍外,韓謙還給壽春調來上千名工師、匠工及家小,恢復壽春以兵甲戰械為主的匠坊工場生產,還確定年後就要在黔陽、辰中以及東湖之外,於壽春成立第四座綜合性學堂。

除刺吏田城外,州長史、司馬、諸曹參軍以及壽春縣令都是韓謙親自選用的幹練官員——考慮到徐明珍沒有那麼老實,王轍暫時入駐壽春,一項長期要做的工作,就是甄別壽春六萬民眾裡有多少人乃是徐明珍暗中派遣潛伏下來的密間。

而棠邑在東湖大堤之後,新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龍池山堰湖,也即將於年後在壽春城西南的龍池山北麓開工。

壽春城西南,也就是位於北淝水河以西、壽州西部與霍州交界的龍池山地區,乃淮陽山餘脈。

那裡峰嶺縱橫交錯,特別是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而北面地勢低窪,向淮河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發,對淮濱地區形成嚴重的洪澇災害,道路、屋舍、田地都被沖毀。

而等雨季過去,又或者是雨季雨勢不旺,則會因為北淝水河以及從源出淮陽山深處的溪河被龍池山等綿延峰嶺阻攔,灌溉不到那裡,又經常性出現旱情。

淮西千里沃野,唯有這一片位於壽霍之間的地域,即便在承平年代都極為窮困,淮河南岸的驛道、馳道也都避開這個區域修造。

工造司計劃在龍池山北麓的低窪區修造堰堤,將上游峰嶺的溪水渠集到堰堤前人工攔成的大湖之中,以調節北面在枯水及雨季的用水資源,以便能開墾、灌溉數以十萬畝計的田地,有效控制當地頻發的洪澇及乾旱災情,也將保證壽春城西翼現有農田的耕作與豐產。

當然,這還是韓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