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會放在5月22日,而不是他歷史上的6月22日。任海濟敢保證,如果不是“瓦露基利”剛從北非撤回,需要時間修正。希特勒肯定會在5月初就對蘇聯發動攻擊。

用手不停輕壓著太陽穴,試圖讓自己混亂的大腦冷靜下來。任海濟看向手中的報告,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自己能做的就是找出一條新路來,而不是去不停懊悔已發生的一切。雖然走一步看一步並不是任海濟的作風,但至少先將面前這道坎跨過去再說。

對於蘇聯,任海濟的看法是:戰爭是必然的,而且越早越好。可是在德國做好充足的戰爭準備前,不應冒冒然向蘇聯發動戰爭。

矛盾嗎?看來似乎有些矛盾。

從41年到45年,戰爭總共只有4年時間。如果41年的德國還算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話,難道要到42、43年才能算是做好戰爭準備?如果德國是42、43年做好準備,那時間就拖得太久了。蘇聯人也早已做好了戰爭準備。既要及早對蘇開戰,又要在做好準備前不能開戰。搞得都和任海濟原本祖國中的高官會議一樣了,說的都是兩不得罪的那種模稜兩可的話。

矛盾嗎?其實一點也不矛盾。

任海濟所說的做好戰爭準備,指的是德國應當正視進攻蘇聯的難度。蘇聯國土從西向東成喇叭狀。越來越大的國土面積在實行焦土政策後足以拖死任何一個試圖進攻它的敵人。此外蘇聯春季為融雪季、秋季為雨季,使得幾乎沒有石子路的蘇聯土地道路泥濘難行。而冬季則為冰雪覆蓋,哪怕是蘇聯人自己想在暴風雪中執行軍事行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在最適合軍事行動的夏季,道路上飛揚的塵土都足以讓德國坦克那精密的發動機熄火。

此外蘇聯的兵員,裝備這種戰爭潛力在歷史上都未被希特勒與那些德國將軍們正視過。而這也是任海濟所說的“越早越好”的原因。

蘇聯的戰爭潛力遠超過當時任何人的想象。雖然因為斯大林的經濟政策導致烏克蘭人對蘇維埃政府的不滿,雖然佔蘇聯三分之二國土面積的西伯利亞地區貧瘠寒冷。但計劃經濟體制讓蘇聯能在短時間內向戰時經濟轉化。只要戰時全國動員令一發動,成千上萬的坦克、大炮、飛機就能從流水線上源源不斷的走出工廠。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從41年蘇德戰爭爆發那一刻起,蘇聯便果斷的將伏爾加河以西的主要戰爭工業向東轉移。這項龐大的工程是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極短時間內完成的。42年下半年,著名的烏拉爾工業區便恢復生產。

任海濟不敢想象,一旦蘇聯在和平時期便開始轉移這些工業設施,等斯大林發動全球“赤化”的戰爭後,那首當其衝的德國將會面臨何種敵人。如果真到那一天來臨,恐怕就會變的像《紅警》中那樣,只有依靠全世界來對抗蘇聯了。所以對蘇戰爭,越早開始越好。在蘇聯完成戰爭動員前便擊垮他們。

現在“巴巴羅薩”行動即將開始,那如何在成功奪取政權前,儲存德軍實力是任海濟最需要考慮的問題。他可不想在成功奪權後,反而陷入無兵可用的窘境。

放下不停輕壓太陽穴的左手。任海濟將視線由手中的檔案移回到面前的西瑟身上。

“西瑟,這一系列的報告內容都很含糊。你有什麼要說的嗎?”。伴隨著任海濟冰冷的話語,原先拿在手中的報告被他一把扔在書桌上。

看著從書桌另一端飄落的幾張報告,西瑟嚥了口唾沫。此刻任海濟的表情與語氣讓他立刻知道自己的小主人現在很不滿。作為跟隨在任海濟身邊最久的人,西瑟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這個小主人的脾氣。西瑟比任海濟的父母更瞭解他,因為自己小主人的某些表情與動作是不會出現在老爺與夫人面前的。

“那個……小主人……”西瑟的話停了停試圖理清思路向任海濟解釋,“蘇聯人比我們所想